- 注册时间
- 2014-1-6
- 最后登录
- 2017-3-29
- 阅读权限
- 150
- 积分
- 566
- 分享
- 0
- 精华
- 0
- 帖子
- 103
|
本帖最后由 Logan 于 2014-2-24 15:44 编辑
再过一个月,张华在新加坡就呆满四年了。
新加坡有一家业内知名的光伏一体化制造工厂,2009年就开工了,那时候只开了一条线。2010年11月,该工厂对外宣布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工厂有近千名员工,负责组件现场工艺控制的张华就是其中一位。
“一切皆有可能”
每天早晨8:30,张华来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与部门其他同事一起开会,分析前一天的产线状况,以此来制定当天的工作计划。通过四年的沉淀,现在的他对生产比较在行,面也更广了,不需要局限于光伏这一块。相较他此前在国内一家公司所从事的工艺技术方面的工作,张华称,“对光伏技术接触少了,有点跟不上了。”虽然他还时不时地打开行业网站、论坛,不由自主地关注电池和组件的新技术。
2007年毕业前后,张华在学校的招聘网站上找到一家国内光伏公司,做了三年。之后遇到一位“贵人”介绍了现在的这个工作,跑去面试就通过了。“第一次经历全英文面试,想想还挺顺利的。”
两份工作之间张华其实有转行的机会,他没有放弃是觉得“既然开始做了就坚持吧,相信付出努力总有回报。”
在新加坡四年下来,张华总体感觉还不错。拿工作环境来说,“这里属于华人的圈子,文化方面不会有很大差异,平时的生活跟国内的都市生活没有太大差别。”
张华的同事有本地华人,也有来自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的同事,欧美同事在少数。同事中大多是半导体行业出身的。“现在感觉自己不在做光伏,就是在做产品。工作方面基本没有什么障碍。虽然大家是不同的种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但相处挺融洽的。”
对目前的工资福利待遇张华也比较满意。“工程师级别月薪一万以上没问题。”他的家乡在上海,每年有2~3次探亲假。
尽管新加坡距离上海的航程也就5个多小时,但毕竟属于不同的国家,少不了背井离乡的感觉。记者问张华有没有后悔当初的决定?他说,人生会有很多分叉路口,既然决定了前进的方向就不要回头,勇往直前。“国外生活很好地丰富了我的人生,眼光也更加开阔。世界各个角落都不是那么得遥不可及,一切皆有可能。”
虽为工程师,张华的文字表达丝毫不逊色,还颇具诗意。如果像他所言,那么就意味着张华已经很好地融入了当地的工作与生活。
“生产环节应该精益求精”
张华对这家业界知名企业最深的感触就是零事故和高质量产品。当然,这需要一套完善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来把控。积淀已久的企业文化和一套标准的工作模式已渗透到他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
“针对自动线机器容易出现焊带跑偏的问题,我们从工艺、设备、生产等部门抽调人手组成了一个团队来专门解决这个问题。”他向记者举了个例子。
“首先发现的是清洁问题,机器在在长时间运行后,助焊剂会有较多的残留。对此,我们跟踪残留情况后制定了一套清洗机器的方法。其次是机器本身的设计以及零部件损耗。根据长时间的跟踪记录,我们找到了一些会影响到焊带跑偏的关键零部件,通过改良和定期维护来保证这些零部件正常运行。最后还有焊带本身,软硬度的差异以及焊带制造过程中的工艺不稳定也会造成焊带跑偏。我们和供应商合作研究焊带的各种参数,通过测试对比找出最合适自动线机器的焊带参数,并以此来对焊带来料加以控制。”
长期以来,丰田的生产和管理系统一直是丰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高效率的源泉。作为丰田生产管理一大特点的“看板管理”已被世界各地的企业所采用。张华所在的企业同样也在借鉴成功的生产企业的经验和模式。张华认为,“生产环节应该学习那些成熟的产业和企业,精益求精、压缩成本。”
步入2014年,光伏业者对行业的发展有了新的期待,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步入盈利正轨,不少企业也已开展扩产计划。我们今年计划扩到1G的产能(包括组件、电池和硅片)。”相较去年700MW的产能,今年增加了四成。
至于张华自己,2014年重心还是放在本职工作的产线上,并和同事们一道努力以达成团队更高的目标,“比如,A品率要进一步提升,破片率要进一步降低。”
对于自我的规划,张华期望在三十岁之前有个巨大的改变。他说,“想尝试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比如现在很火的光伏系统。”
与大多数奋斗在光伏战壕的同仁们一样,张华看好光伏未来的发展。“价格一直在跌,某一天跟传统能源持平甚至更低时才是光伏真正的大爆发。”
(应受访者要求采用化名)
(来自:Solarzoom光伏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