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3-10-30
- 最后登录
- 2024-11-1
-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1513
- 分享
- 0
- 精华
- 1
- 帖子
- 171
|
大家都知道,2014年总的14GW装机目标最后只实现了70%,10.6GW。这里面到底是哪一块没有完成年初设定的计划?没有完成的原因又是什么?
14GW的装机目标中,6GW是光伏电站,8GW是分布式。而实际完成的统计显示,总装机量完成了70%,分布式电站仅完成26%即2.04GW。所以整个装机目标中,集中式电站是超额完成能源局规划的,共完成装机8.56GW,超额42.5%,不管是由于抢装还是其它什么原因。
既然能源局在年初定了8GW的分布式目标,年底却只完成了26%,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如果这个原因没有解决,能源局2015年年初提出的15GW装机目标,后来又调整到17.8GW,到底有什么底气?
其实在2014年初,整个光伏行业还是被8GW的装机目标所激动的,一时间分布式电站的EPC公司遍地皆是,都想乘此良机找到自己的发展机会。但整个2014年期间,大家听到的最多的抱怨恐怕是:屋顶难找。为什么屋顶难找,什么样的屋顶难找,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屋顶?
或许有人把屋顶难找归结于当初的屋顶设计没有考虑到光伏安装所需要的强度的技术条件,但中国那么大,房顶那么多,总有合格的建筑设计吧。所以,屋顶的强度设计其实并不是难找的结症。仔细分析一下会发现,最重要的是屋顶安装光伏的经济学前提。
在2014年9月前,国家对光伏电站的补贴政策是标杆电价和脱硫电价加上网补贴。按照不同地区的政策,标杆电价基本上在0.9元左右,脱硫电价基本上在0.34元,上网补贴是0.45元。所以,很明显,分布式光伏电站所享受的脱硫电价+上网补贴是远不如标杆电价的,这就为分布式光伏设了一个前提,要想在分布式光伏应用上赚更多的钱,必须更多地实现工业用电的自发自用。
这一经济学前提,首先就把居民屋顶光伏和大部分不能完全自发自用的大型屋顶用户给排除了,剩下的或许只能把眼光投向那些用电大户。谁是用电大户呢?
经过一番调查不难发现,所谓的用电大户,一般都是些需要运行大型机械和加热型的化工行业。这些行业有个最大的问题是粉尘和污染,以及废气排放的腐蚀。这些都会是影响光伏发电量的重要因素,即便能自发自用,如果发不出电来,又有何用。
没有屋顶,怎么做分布式光伏?去占用滩涂,农业用地?那成本可能会更高吧。所以一时间荒山、农业大棚成了分布式的宠儿。
所以,在2014年9月前,整个3/4的时间,分布式就在装与不装之间徘徊。而直到9月起,分布式标杆电价的出台,才让行业真正地开始行动起来,只是,等到9月份,为时已晚,剩下的3个月中怎么也不可能做8个GW的装机,因为这是分布式,不是集中式。即便是集中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既然政策的问题解决了,那么能源局2015年制定新的装机目标的时候也就有了底气,所以在2015年实现最初的15GW,后来调整的17.8GW,其实现的可能性已经远远提高,如果算上那几个不受限制的省份和一些特殊的自发自用型,20GW也不是不可能的。到时候或许能源局会出台一个新的政策,会从质量上来调控整体数量的过快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