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3-10-30
- 最后登录
- 2024-11-1
-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1513
- 分享
- 0
- 精华
- 1
- 帖子
- 171
|
在我们做中国光伏测试论坛的过程中,每次的前期准备过程中总有人会问:“你们邀请了哪些嘉宾了?都有谁会到场呢?有能源局、认监委的人参与吗?我们的客户来了没有?”这个问题总是问得我很尴尬,因为在会议的初期,我只有三个字好回答:“吾不知”。
在浮躁的互联网+光伏时代,或许我大可告诉他们,我们已经邀请了五大四小,我们已经邀请了梁*鹏、王*成、高*凡,或者从我们论坛的特点来说,我们可以告诉他们,我们已经邀请了冯*强、张*卫、宋*元,至于他们最终有没有来,我不告诉你。
然而,基于技术人做技术论坛的本性,我不能这样。因为技术人最喜欢较真,技术圈容不得沙子,技术上的虚假可能一天都存在不下去。如果我们说了忽悠的话,就必然会去做忽悠的事;而事实上,如果有人做的就是忽悠的事,免不了会去说忽悠的话。
最近微信圈里出现的一些个人声明让我更坚信这一点。
在几则微信声明中,基本都是某会议或培训班在未取得授权的情况下,就盗用光伏业界知名人士的名字作为其会议或培训班或某活动、项目的老师、指导人、支持单位。被侵权人在微信、微博等公共媒体中发表声明维权,并保留法律追责的权利等。尽管这里面有的可能是由于沟通的问题或者有某种利益的冲突而导致矛盾的激化,但确实也不乏未经授权的诸多”扯虎皮,当大旗“的情况。而一旦发生了举报或维权,所出现的尴尬就变成了公众的笑话。
其实,有心的人会发现,时下好多会议或论坛,从主题到规模,从嘉宾到听众,不可谓不高大上。有几次听朋友圈交流,都好奇于某些公众人物如何会有分身术,同时出现在不同的地点,或者好奇,那些公众人物,如何会有那么多的时间参加行业的交流,难道这是他们的全职工作了?当光伏+互联网,一切都很透明,所以很多人也就习以为常了。再加上也有些组织或个人,即使未授权,也乐于被列名而增加知名度,所以民不举,官不究,很多人都觉得是正常了。
正因为此,当我们在准备技术专题时,也会被频繁地问道:“你们都邀请了谁?某某某回来吗?”这个时候,我们确实因为无法作答而免不了尴尬。
而这种尴尬,或许会要我们花一定的言辞来解释,或者让我们用更长的时间来说明。当最终我们用努力的成果满足了合作方的需求后,客户对我们会更信任,更放心。相比于被维权的尴尬,我们更坚信:事实+实力=品牌+信任。
一直以来,我们与会员的沟通中始终强调这一点:我们做的是技术平台、我们建的是公众品牌。我们要用一直的坚持让业内相信:我们的平台是可信的,我们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可信的,我们要让我们的会员对我们的活动敞开心扉、无须怀疑地信任着。
所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践行“老老实实做网站、踏踏实实做论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