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从事光伏行业技术有几年了,刚刚了解了一些皮毛,不过对于光伏的一些前言技术还真的不知道发展到什么地步了,好在经常可以上网搜一搜。那么对于不是我们光伏行业的人呢,恐怕就只能听我们进行科普了吧。前两天关于分布式屋顶光伏安装维护的一些基本问答,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细想一下,如果这些基本问答带有偷换概念,夸大事实,或者别的什么貌似很专业的技术解释时,普通老百姓能分辩出来吗?至少,超出我专业之外的,我还真的只能听听。有时候,我们管这种情况叫“忽悠”。 忽悠是要有艺术的,否则再专业也没人信。 忽悠一:薄膜比晶硅度电成本更低 在环球时报对李河君的专访中,李提到:“大家知道薄膜挺好,但薄膜太贵,转化率低,但这已经是过去三四年前的事了。现在薄膜电池的转化率已经超越晶硅电池,最多的可以达到30%的转化率。薄膜发电每年以一个百分点速度往上增加,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的转化率,成本下降5%。随着技术和装备的大规模国产化,成本会大量下降。现在太阳能市场上90%都是晶硅电池,但主要用于工业用电,不是未来的方向。而薄膜电池带来的民用太阳能市场大繁荣才是未来趋势。” 薄膜和晶硅之争,实在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平心而论,现在没有人知道将来的薄膜和晶硅谁的成本更低。但今天的市场选择了晶硅,这也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从细分市场的角度来讲,薄膜也有它的特别之处,一时也不会被晶硅所灭绝,想想,染敏电池和CIGS还有少部分人在坚持呢。李总认为,薄膜发电每年以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往上增加,不知道这个是指转化效率的净增加(从30%到31%)还是指30%的1%。如果是前者,这个速度难以置信,就算以前能,以后还能不能?如果是后者,等于没有增加。 但能够通过各种方法撬动投融资,将全球濒临倒闭的薄膜研发、生产机构,甚至薄膜龙头“First solar"的薄膜业务收于囊下,在薄膜领域逆势而行,独树一帜,汉能堪称行为艺术的奇葩中的奇葩。至少在笔者来看,这是笔者最为敬佩的忽悠艺术的极致。拿未来、未知为概念,汉能至少赌到了不少投融资。 忽悠二:“CIPV”- 光伏、汽车一体化 这个CIPV是笔者自己起的名字(如有雷同,实属巧合)。我们也见过不少关于汽车上用光伏组件发电的想法。有报道称美国警察局试验在警车上装光伏电池以维持警车待命时的警用装备发电,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比亚迪是家汽车公司,同时在光伏产业链也稍有规模,不管是逆变器还是电池、组件,甚至还是电动汽车、锂电池的领军人物。日前,汉能就通过与广汽的合作,喊出了PK比亚迪的CIPV总动员。 在2月6日环球时报对李河君的采访中,李河君提到:“比如,现在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40万辆,到2020年至少超过1000万辆。现在6平方米的车顶铺上转化率30%的柔性薄膜发电组件,晒4个小时,一辆汽车可以跑80-100公里。边跑边充电,从这个意义来讲,充电桩会受到巨大的挑战。” 算一下,估计有6个平米(不含玻璃)的车顶应该是那种够宽,够长的豪华车型了,至少家用轿车应该没那么大的面积。李总现在就要铺转化效率达30%的柔性组件,但据了解,目前CIGS的实验室最大效率才21.7%,砷化镓电池的实验室最大效率也就30%。从实验室到量产,不知道需要多少年,甚至有没有可能还不知道,李总就告诉记者,现在就要铺上柔性薄膜组件,这要置晶硅于何处啊。 如果发电效率真有30%,一辆汽车晒4个小时,假设是在AM1.5下晒4个小时,就是4kwh每平米,即便普通轿车有李总说的6平米面积,4小时有24kwh的日照量,30%的转化率就是7.2度电,我们就不算其它如逆变器,输入输出等的损失了。据了解,电动汽车20kw的发动机百公里耗电约15度。比亚迪E6先行者每百公里耗电19.5度,也不知道汉能一辆汽车晒4个小时可以跑80-100公里是怎么算出来的。还边跑边充电,难不成80-100公里跑四个小时,可以再充7.2度电? 有一点是可以理解的,广汽本田,日系车,轻,省油!不知道这是不是汉能选择广汽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