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今天是柴静日。 柴静,著名传媒人,前央视主持人,记者。北京大学艺术硕士,曾长期制作污染治理报道如《山西:断臂治污》《事故的背后》《尘肺病人维权调查》等,获选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2014年初从央视辞职,2015年初推出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穹顶之下》。 3500万的流量,估计昨天的柴静将创下互联网的一个新纪录。值得业内人士更多关注的不仅是雾霾,而是一个知名传媒人的转型。 又见柴静,感觉像在看新生儿分娩,新产品发布,新剧目首演,这是标准的互联网传播,把个体品牌,传播平台和传统资源的完美融合,将话题分析逻辑,故事演绎能力,公众演讲手段高度集成,用动态视频,专业数据,背景照片和动画大量穿插,呈现出纪录片的力量,调查报告的美和明星表演的煽情。 个人和雾霾的私人恩怨的主动定义,回应了外界对其离职央视的猜疑,化解了对其母性视角的质疑。 柴静,常年依附镜头,天然适合画面,作为调查记者,更善于借助专业优势,懂得如何层层解构公众话题,而作为真人秀,电视记者比文字记者更容易适应互联网生态,像是一把温柔的刀,抑或一池感性的水,化形于器,从容走台。像陈虹所预言,新闻电视主播正在加速转型,个性将战胜话题和声音.乃至平台。 柴静的复出,让我们依稀看到了雾霾之下的传媒业的艰难呼吸。 昨晚属于柴静一人,关于她自费的问题很多人不明白,有位朋友的点评以做参考:这样的纪录片或文章,在中国有巨大的政治风险。柴静不是不懂,而是太懂了。有人想资助,她拒绝了。不为钱,只为保护朋友。 在中国现实中,以个人、母亲、女人的身份,去谈如此沉重的社会问题,相对安全吧。这是不得已为之的曲线救国之法。本身之事最不该她做,可没人做,她挺身而出了,以个人、母亲、自费的方式,给社会抽一嘴巴。 社会疼了,嘴角流血了。政府也为之奈何?这是一种高明的斗争策略,不是简单的一个妇人的善巧之心。 今天是柴静日。 从传媒角度讲,这是最为成功的传播案例,没有之一。 从记者角度讲,柴静一跃登顶,成为中国最了不起的记者,尽管她一再抑制个人成就感,但依然堪称伟大,且没有之一。 从表现形式讲,明天开始圈内会全面发布对TED节目形式的研究。一时之火,没有之一。 从雾霾角度讲,这是迄今最为生动的科普教材,没有之一。 从环保角度讲,这是新部长上任后最有力的推动力,没有之一。 从变革角度讲,这是伪命题,环保从来是政治博弈的产物,不解决政治,何谈环保?命题之虚伪,没有之一。 从政治角度讲,媒体何时能独立成为第四权力?三权皆无,何来第四权?希望之渺茫,没有之一。 今天最柴静,没有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