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同时刚才也提到了,就是空穴的输运,空穴的输运为什么在这个地方放到第一位?就是对整个PERC电池损失比较大,这是空穴的浓度的分布,我们做的模拟的结构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电池,它空穴输运可是垂直输运的,这样的过程;但是PERC电池不一样,这个地方可以从前表面到背表面,但是对于这个部位来说,是这样一个过程,所以他的路程大大的增加了,如果你的电阻非常高的话,实际上这个地方可能电子大了以后,并不有助于他的输运,这样会产生很多的热,所以地方的电阻率一定要降下来,这样才真正的有助于空穴的输运所以为什么说PERC电池对空穴的损失对它的影响非常巨大的。现在人们对PERC背面用到了很多技术做钝化,包括用三氧化二铝和氮化硅的钝化,三氧化二铝和二氧化硅的钝化,甚至氮化硅的钝化。实际上,从两个角度考虑一个是化学钝化,再加上场钝化,我们这个地方先不说化学钝化,我们只是考虑一个场钝化的因素.我们做了这样的模拟可以看到,通过背面,如果是三氧化二铝有负电荷的情况下,他会怎么样.我们可以看到负电荷的密度从负的一E九次方,到1E12次方,电荷的密度越高,实际上越有助于效率的提升。这是负电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不用三氧化二铝,我们用氮化硅,或者是在这个地方有一个非常高的正电荷,看看有什么情况发生?我们通过模拟很新奇的发现效率也是由小到大的,实际上跟实验是恰恰相反的,实际上这个地方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有Shunt的存在,如果我们用Shunt,前面这个地方的电荷无论正电荷还是负电荷也好,实际上都有自己效率的提升,但正因为有了Shunt的存在且不可避免,这样在有这个正电荷出现的时候,高密度的正电荷,电池的效率是急剧的下降,这是我们模拟的结果。背表面的电荷影响最大的是Jsc,其次才是VOC,对填充因子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正电荷是要避免,其实Shunt非常重要,如果有Shunt效率会极大的降低,但Shunt到目前为止无法避免的,所以只能用尽量少的正电荷或者是用负电荷常钝化,完成高效的过程。这是我们做的一个模拟,面电荷的密度负的10的12次方,这个地方是面电荷密度为0的情况下。我们看到,有高密度的面电荷,这是跟报道的三氧化二铝的结果差不多,10的11和10的12次方之间,我们看到有一层很高密度的面电荷出现的时候,后面能带整个是向上弯曲,而这个地方,是类似与形成一个沟道恰恰有助于这种空穴处输运的,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整个电流的密度。效率我们这个地方没有做其它参数的优化,但是效率可以达到19.5。而没有的面电荷密度时候效率是18.7,当没有Shunt的时候,面电荷密度为正的12次方。我们看到也能够达到19.27,但是我们看到,这个时候,他的们带是向下弯曲,这样有利于电子的传输,但是我们相比来说的,面电荷密度是正的12次方、负的12次方,我们看得到,这两者的效率并不是非常多,这也是验证前面一个结论。影响他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常钝化的时候,还是Shunt的产生,那我们在个地方,把空穴的浓度放下,刚才说到了空穴的输运是关键的因素,面电荷密度是负的10的12次方,我们可以看到,VOC、开压和IOC均获得提升!这个地方可以看到空穴的浓度是非常高的,在这个地方特别是在截面处,实际上有利于空穴的输运,没有面电荷密度的时候这样一个平均的水平,但是如果有正的面电荷密度的时候,这个地方空穴的浓度会下降下来,实际上Voc降低并不是非常大,但是主要是降低的是短路电流这样的因素。 所以在做局部点接触的时候,无论是用激光开孔还是划线,做上去以后,可以看到这个地方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背场,背场很厚,这样没有Shunt,但是如果做上去以后,在这个地方形成这样的情况;特别是在这个边缘处并没有形成这样一个背表面场,这样形成了特别是有场钝化的情况下,这个地方是一个极大的漏电通道,这样做下去,电池的效率虽然钝化做的好,但是由于Shunt的存在,整个电压还有但路电流提不上去,反而会下来。这是上面的综合影响进一步的就是要提高PERC电池的效率,如果把电池的电阻率下来以后,把空穴输运的问题就解决了,但是另外一些次要的问题上升为主要的问题,包括金属化、背表面的复合、衬底的负荷等。背表面如果改善激光LFC工艺,特别是减少LFC这个地方的复合,因为激光打上去以后,中间一块打掉但是周围还是有一个很宽的损伤层,那个很宽的损伤层是非常严重的复合中心;如果把这个地方的问题解决,再加上非常好的背面钝化,在用好的浆料和好的衬底,前表面用了现有的技术,实际上整个PERC电池效率就有极大的提升。如果说PERC电池到了今天的程度,下面再改善前表面的金属化,对发射极进行优化,再改善它的表面钝化,再使用高等的硅材料,再改变接触,最后多总线的设计,整个的效率我相信PERC电池未来几年达到22.5%以上,是不成问题的,最后谢谢各位。顺便我们提供完事的测试分析、模拟仿真和工艺优化服务,如果有需要这样服务的,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