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2015年的光伏产业,在众多伏从业者眼里已经迎来大展身手的时刻。对于坚守在中国市场的光伏企业来说,这是一次属于光伏电站建设的春天。而对长期在外“抗战”的中国企业而言,这是一次回归中国市场的有利契机——譬如中盛。 值得一提的是,中盛在本次展会上共有6款独具匠心的组件产品,200多兆瓦电站案例。中盛首席技术官Mike Ye在接受OFweek太阳能光伏网编辑采访时,特别介绍了其特色产品与技术研发,并就企业的未来研发重心与市场发展进行了详尽的沟通与探讨。 “EPC是我们的一个强项” “我们的资深员工有十二年以上的光伏EPC经验,这在国内甚至全球都是比较突出的。” 2008年8月,中盛在德国慕尼黑专门成立了ET Solutions AG专门做电站EPC业务,而这家公司的核心团队几乎全是德国人。Mike坦言,这家公司的核心团队是中盛后来能够快速在德国、在欧洲迅速崛起的关键。在德国这个被业界普遍认为是光伏技术与质量心脏也是要求最苛刻的市场,中盛有着非常稳定的世界级客户,例如法国电力(EDF)和Lightsource。 “虽然很早就进入EPC领域,但是我们在国内的EPC做得比较少,因为之前国内市场的不明朗。”Mike对OFweek太阳能光伏网编辑表示。2015年 “光伏电站元年”,中国市场我们无需再保守,可以说我们一直在等待中国光伏发展的这一阶段。我们要将中盛8年多、超过500兆瓦EPC经验引入到中国,将“德国EPC”及“中国系统成本”有机整合,再凭借严谨可靠的工程设计、全球供应链体系的持续成本优化和扎实的本地化工程项目管理,打造 EPC品牌。
“很多中盛的客户、供应商、新员工一开始都会有一点疑问,为何一个中国企业在中国市场EPC做得不大,却能在业内又有影响力?但是随着与中盛的进一步合作,他们发现中盛在海外的电站案例并不少,而且很多还是当地有着里程碑意义的项目,比如我们在以色列的单体最大40兆瓦大型地面电站、在美国北卡的30兆瓦地面电站。” 中盛是最早一批较早“走出去”的中国光伏公司,但因其主要业务在海外市场,因此其国内市场份额的占比并不突出。对多数人来说,它在国内不如英利、天合等行业老大哥般知名,但中盛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作为较早开拓世界市场的中国光伏企业,中盛在德国、美国与中国都拥有行业优秀的研发和EPC团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团队能够将世界各地的光伏技术和成本优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也因此能够获得法国电力巨头EDF的青睐,值得注意的是中盛是唯一一家有资格参标以色列EPC项目的中国光伏企业。 随着政策暖风的频频吹来,光伏春天到来的声音不断激励着业内人士。对于长期在外“抗战”的中盛而言,从海外回归中国已经是时候了。Mike表示:“我们有这个信心,作为一个中国的本土公司,既然能在海外做得好,通过将海外的电站设计、质量管理及运维经验带到国内,做好国内市场。” 近两年来国内外光伏巨头纷纷抢滩中国这一世界最大光伏市场,中盛也一直关注着这个市场并有具体的项目实践。例如在内蒙鄂尔多斯的50兆瓦大型地面项目、江西余江鹰潭40兆瓦农业光伏项目等,2014年底并网的江苏省泗洪和赣榆的光伏扶贫项目将光伏发电与新农村发展与扶贫实现了完美结合。自2014年开始,中盛的国内业务占比逐步攀升,从之前的10%提升到了30%,并计划2015年提升至50%。截止目前,中盛在国内的大型项目储备已经超过500兆瓦,覆盖内蒙古、西藏及山西等多省份。 在投融资领域,中盛也有一系列创新,比如结合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市场特点采用一些比较领先的模式。其在巴基斯坦的首批IPP 21.5兆瓦项目,在澳大利亚工商业项目中则采用PPA或众筹模式。中盛的项目设计团队按照众筹的商务需求来开发相应的电站设计方案以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这种创新在业界并不多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