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说到发电,我们能数得上来的方式有很多种:火电、水电、核电、风电等等;然而和这几种发电方式相比,有一种电力能源从一出生起,就自带着“光环”,这就是光伏。简单地说就是利用太阳能发电。只要有光的地方,就有太阳能的存在,它无孔不入,它永不枯竭,它清洁环保、它没有任何排放和噪音。正因为集诸多“光环”于一身,在世界各主要国家的能源发展计划表里,光伏都排在前列。 而在我国的能源领域,目前只有光伏行业,在技术和产量上能与世界强国抗衡。于是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光伏被接二连三的“双反”调查砸中,风光一时“光伏行业”仿佛一夜进入寒冬。不过古话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当出口的“大门”封锁上的时候,国内市场的“窗户”却因此而打开了。 近年来,在国内市场上,光伏行业逐渐成为政策的“宠儿”。对于前几年在寒冬中煎熬的光伏企业来说,如今终于拨开了云雾,阳光之下春意正浓。政策的扶持,给光伏行业发出了多大的红包?高补贴“哺育”出来的光伏行业如何能够站得更稳,走的更远? 就在两天前刚刚开幕的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上,又传出工信部等三部委拟出台光伏新政,促进行业发展。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几次国家出台扶持光伏的政策了。有媒体统计, 2014年至今,平均每个月就有一份支持文件发出。这种力度,唯有光伏。四年前,发展迅猛的中国光伏制造业首陷“双反”泥潭。大概从那时起,国家和企业都意识到,外销固然有利可图,但毕竟受制于人,内需才是新的发力点,于是产业的光环从中部移到了下游。然而彼时,光伏发电却仍是名符其实的“奢侈品”,和水电、核电横向比较,成本是后者的好几倍。市场不会主动购买,那么掏钱的只能是政府。有企业主干脆告诉记者,投光伏,“稳赚不赔”: 记者:那我进来,肯定能赚是吧? 企业:那肯定的呀,那肯定是赚的啊,不然的话也不会有这么多人一窝蜂的去做这个事情,包括以前做光伏的话都是私企民企,现在已经都有央企,国家在介入是吧。 怎么才算“稳赚不赔”呢?按照现行标准,地面建电站,国家以每度9毛钱的收购价格补贴企业,而以西部光伏发电成本每度低于8毛钱计算,看上去企业只要入场,就能坐地稳赚每度至少1毛钱的利润。细品品其中逻辑,如今投资光伏回报率较高;收益明确。就像一款金融产品,似乎是不是搞光伏的都可以投一把试试。浙江慈溪日兴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吉坦言,经历过曾经炸裂式发展、速冻式衰退的经营者,对市场过热的风险还是心有余悸: 王吉:偶尔在关注,但这不是说我们敢去尝试的这一块,相当于一款金融产品,相当于某某宝那种形式,因为它是有一个,投资有一个回报期。他其实很多时候跟光伏的一个技术,你对这个产业知识什么的其实没有任何关系。投资回报、年收益率。 那么,事实上到底是不是“稳赚不赔”呢?有业内人士私下告诉记者,建好电站真想赚钱,还需要两个前提:第一,确保能拿到配额,并到国家电网;第二,确保并网后发出的电,能由国家电网全部收购。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并网和被收购,那么这电站就是“白晒了一年太阳”。而另一方面,“烧钱式高补贴”的说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光伏行业。有媒体计算,如果现行补贴标准不变,根据国家规划到2020年将实现累计100GW的光伏装机总量,届时每年需要补贴近千亿元。有行业人士提出,单靠吃这种政策“大补丸”,企业会在温室中丧失竞争能力。但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却指出,横向对比欧美日等国,我国的购电补贴只少不多: 林伯强:没有哪一个国家光伏是靠竞争出来的,他们就单位补贴比咱们还大,需要说的是逐年往下减的这种过程应该是必须的。 目前,世界上光伏电站装机量排在前列的国家,已经进入逐步缩减补贴的阶段。而从我国的进度看,国家在光伏发电成本降到1.1元/度的时候启动补贴,经过两三年的发展,行业成本已经降到每度8毛钱,且正在以每年5%的速度继续下降。未来,补贴该怎么补?是继续一视同仁,还是有所侧重?政府的手该伸多远?该怎样调整姿势?天合光能副总裁杨晓忠希望,实行差异化: 杨晓忠:国家对新能源行业特别是光伏行业的这种支持应该是持续的、分阶段的有所差异化,特别是对技术领先、成本下降比较快、单块光伏组件发电功率比较高的企业,应该实现这种差异化的补贴。 而从接连出台的国家层面的政策中,似乎可以窥见,又一次洗牌将不可避免。按照工信部去年底出台的《意见》,到2017年,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光伏企业,支持形成15家光伏企业巨头。今年,光伏发展“十三五”规划也将制定。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 林伯强:这边主要大的问题就是地方政府经常插一手,当初很多太阳能企业做起来,地方政府在里头都是有或多或少的利益在里头的,他不行了地方政府你走的开吗?走不开的。这个优胜劣汰这个过程正在进行,目前地方政府慢慢在逐步在放手了。 在对落后产能逐步放手的同时,加强应用端和百姓的对接成为了从中央到地方必须“上手”的领域。光伏发的电如何才能流进寻常人家?且听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