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从2011年美国率先对中国光伏产品提出双反以来,国外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已形成常态。回忆起来,当中国企业信心百倍地准备应战时,突然发现:眼前不是一只狼,而是一群狼 - 欧洲紧跟展开调查,印度小三也开始摇旗呐喊,日本、韩国蠢蠢欲动,澳大利亚开始叫嚣,加拿大也不堪示弱。即便是有些双反似乎尘埃落定,美国又开始二次双反,欧洲又开始反规避调查。从2011年到现在,全球针对中国的双反就没有消停过。应对:成了上至总理,下至光伏操作工都身体力行的行动。 双反还能持续多久,中国和全世界到底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双反是一把双刃剑 从美国提出双反调查之初,双反就被认为是一把双刃剑而备受争议。一方面提出双反的内部有众多的不协调声音,其受害方和获益方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争论,另一方面被双反的也在抗争,不仅仅是积极应诉,更祭出各种反双反的法宝。 双反的结果是: 提出双反的solarworld一时收益,挺过了频临破产的危机,并似乎有起死回生的迹象,但最终还是逃不脱破产的命运; 反对双反的如道康宁:在双反大潮下,不仅其新投资的田纳西工厂投产后一天都不能开工,最后宣布关闭,连其原有的Hemlocl工厂,也只能开工一半左右,2012年裁员500多人; 举足无措的美国光伏市场,不得不应对更高的光伏产品价格。本应全取欧洲市场的美国,光伏发展速度或许还赶不上日本; 而被双反的中国,龙头老大尚德也进入破产程序(不管原因如何,事实如此),2012-2013年间,不知道多少光伏企业破产或转型,或被收购;采用了多晶硅反制措施后,多晶硅的价格更是跌倒了20美元以下,国产多晶硅本以为迎来了发展的契机,却倒在光伏号角吹响之际。 双反,却在不经意间又推动了光伏的发展。 一般来讲双反的结果是带来成本的增加,光伏的双反却让人瞎了双眼,不管是原料价格、组件价格,还是系统价格、安装成本,在双反的路上一泻千里,平价上网已经不是预期,而是现实。从产业规模上,双反的这些年中,中国的光伏产能依旧在直线增长(只是不同于以前的指数型增长预期),全球组件前十强,中国不断地强化着绝对的统治优势;全球的逆变器市场,那已经实现了中国制造,无论是西门子,还是ABB,或是什么Advanced Energy,都将是个传说。 当然,双反还成就了中国另一个“奇迹”:薄膜王汉能的强势扩张传说。 是什么,让中国企业的扩张无所畏惧? 笔者在几年前和圈内人聊天时,对光伏的市场前景就充满乐观。一直认为,全球减排的压力、环境污染的压力、传统能源的不可再生性、核电的潜在危险性、风电和水电的资源局限性,必然会推动光伏成为可再生能源的主力。欧洲双反是挺可怕,全球产量60%在中国,中国产量95%是出口,中国出口80%是欧洲,双反让中国企业倒下一片。但纵观全球,欧洲市场算什么,还不是末路黄花,有能力消纳光伏的中美市场还没有开始,中美之后还有印度、俄罗斯,印俄之后还有非洲、南美。无限的光伏市场怎么会在乎您现在一点点产能。 中国市场一出手,所有双反皆鸡肋 2013年底,当我们为了欧洲市场那几个GW的出口配额抢得头破血流时,中国政府提出了14GW的装机目标,让全球的光伏市场都亮瞎了双眼。尽管由于分布式政策没有及时出台而导致分布式的目标没有完成,但当年10.6GW的总装机量已经让所有犹豫的投资者都加紧了投资部署。即便还有人对10.6GW的统计数据说三道四,想挖出里面的水分,但2015年17.8GW的装机目标立马让所有的怀疑都闭上了嘴:都这个时候了,怀疑还有什么意义吗? 可笑的是,都这个时候了,寰宇之下,还有几只苍蝇在嗡嗡: 5月初,作为欧盟对华光伏“双反”的始作俑者 - 欧洲光伏制造商协会再度向欧盟委员会递交了申诉,指控中国光伏企业辗转通过马来西亚等第三地,将产品销往欧洲以规避关税。 6月初,加拿大裁定,中国的组件和硅片双反结论成立。 可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