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在面临海外“双反”、无锡尚德破产的不利情况下,2014年我国多晶硅产量仍达到13.2万吨,同比增长57%;硅片产量达到38GW,同比增长28%;电池片产量达到33GW,同比增长32%;组件产量达到35GW,同比增长27.2%。作为全球最大光伏市场,我国光伏产业链逐步从中下游向上游转变,我国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均有企业进入全球前十,如多晶硅4家、硅片8家、电池片5~6家、组件5~6家,并且第一名均为中国企业。 2014年我国多晶硅产量占全球比例为43%,硅片约占全球76%,电池片占比约59%,组件占比约75%。我国光伏行业历经了从缓慢-快速-爆炸-停滞-上升的发展历程后,光伏产业陷入“高端产业价值链低端化”的陷阱。推动我国光伏企业技术创新,成为突破低端锁定、嵌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的重要途径。国内很多学者对我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提升路径进行初步研究分析,王文祥等对我国光伏企业困境形成及其发展路径进行探讨和分析;兰晓萍对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前景进行展望;廖玫等利用GTAP模型对我国光伏产业政府补贴的出口效应进行了分析。 以上研究多立足于本国光伏产业链及其发展现状纵向地进行分析比对,缺乏对世界其他国家产业链的分析,本文将运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外光伏产业链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并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提出指导性建议。 1 光伏产业竞争力的静态分析 对基于产业链光伏市场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现有相关文献主要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从宏观角度对全球光伏产业链进行分析评价,较少有针对全球光伏产业链设计一个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将采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以及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钻石模型”前期专家评价分析已具有一定的分析价值,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因子分析法可以从数据的角度出发,使评价更客观,更具科学性;二是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各国光伏产业链进行科学层次细分,从而使分析结果更深入。 本文的研究力图构建一个具备系统性、层次性和科学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铸锭(拉棒)、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等6个环节。上游为硅原料、硅片等环节。中游为电池片、光伏组件等环节。下游为光伏装机,应用系统等环节。从全球范围来看,产业链6个环节所涉及企业数量依次大幅增加。 如今,我国光伏市场产业链呈现出金字塔形模式,即底大尖小,从事上游制造、提炼的行业企业少,从事中游光伏组件以及太阳能电池制造的行业较多,从事下游光伏系统应用领域的最多。我国光伏产业起步较晚,目前主要集中于光伏产业链的低端生产环节,主要是技术含量低的环节。在国际市场上一直扮演着生产制造大国的角色,却缺乏核心的技术,国际竞争力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