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只鸟论”成为高频热词。这两只鸟分别是:“凤凰涅槃”和“腾笼换鸟”。 虽然对“两只鸟论”的解说各有侧重,但对其内涵的认识基本一致,即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对企业而言,能否在国家统筹国内外发展、与国外市场对接的大环境中抓住机遇,转型升级,成为市场决胜的关键。 “两只鸟论”为英利提供了一项重要法宝——创新。 技术创新,让英利核心竞争力更强劲、更持久 提高光电转换率,是增强光伏产品竞争力的关键。而创新则是拿下这一“瓷器活”的“金刚钻”。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发电成本可降低7%左右。为破解世界光伏业这一技术难题,公司技术人员协力攻关、全产业链联动,多晶铸单晶技术、N型硅掺杂技术、化学法制作选择性发射极电池技术等一系列专项创新成果,在一个光伏产业链上完成。 经过努力,英利多晶电池转换效率从2007年的15%提升至18.7%;多晶电池成品率从2007年的92.9%提高至97.3%;具有双面发电功能、长寿命及输出功率衰减小等优点的“熊猫”N型高效电池在全球率先实现量产,最高效率达到了21%,比普通多晶电池高两个百分点,成本却比同类公司降低30%以上,被列入国家863计划。 近日,从SEMI美国全球总部获悉,由英利主导编制的三项SEMI国际标准 PV65-0715《基于RGB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颜色测试方法》,PV66-0715《太阳能电池电极栅线高宽比测试: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法》和PV67-0815《晶体硅片腐蚀速率测试方法:称重法》正式获批发布,实现了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新的突破。 至此,英利以14项行业标准位列全行业第一。 今年1月20日,公司出台《科技成果奖励办法》和《人才培养与晋升制度》,斥资200万元重奖科技人才,并提出2015年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10%的目标。 模式创新,让英利商业模式更多元、更灵活 当前,国内光伏市场迅猛发展,光伏企业之间的竞争由产能竞争转向商业模式的竞争。公司致力于模式创新,聚焦从做产品向做系统供应商转变。早在2013年,公司就开始加大对电站的开发,通过大力向利润丰厚、收益稳定的下游电站业务拓展,拿下全球最大的地面电站阿尔及利亚233兆瓦光伏地面电站项目。同时,目光也从国外转向国外、国内两个市场,与大型国企同煤集团、中核汇能等合作开发地面电站,当年完成国内128兆瓦电站项目建设。 近两年,公司转型发展进一步提速。2014年,继在河北、新疆、云南等10多个省、自治区储备约1吉瓦项目之后,调高电站建设计划,再追加400至600兆瓦。同时,依托取得商务部颁发的对外工程承包资质,在境外储备约200兆瓦电站项目。 太行山上种“太阳树”(英利阜平1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 为进一步降低电站开发风险,公司与上海赛领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可再生能源基金,用于国内太阳能下游项目投资。同时,其与大同煤矿成立合资公司合作开发建设电站项目,通过“合资+投资+开发电站、分布式”的模式开展业务;与招商能源旗下的联合光伏签署电站收购框架协议,以求快速回笼资金,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创新无止境,翻越困难的山展望光明的路 8月12日,公司投资建设的电谷城市低碳公园开园迎客,当日客流量破万,连续数日游客爆满。这一亚洲最大的光伏单体建筑以能源科技与海南风情的融合,备受社会各界瞩目。这种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的成功,成为对公司模式创新的最大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