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举债扩张 *ST海润在举债扩张之余遗留下来的百亿债务负担同样令人担忧。 2011年开始,*ST海润决定通过EPC、BT和自持三种形式发展光伏电站业务。彼时,上游多晶硅片、组件等产能过剩问题显现,*ST海润开始步入颓势,业绩直线下滑。 去年,*ST海润的净利润跌至-94759.55万元,亏损额是2013年的近5倍。 盈利颓势面前,*ST海润的扩张却几近疯狂。 在创下了最大亏损额度的2014年,*ST海润曾一口气签下总价达到327亿元的大单,计划分别在土耳其、河北省赤城县、黑龙江省绥化地区投资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规模为3.1GW。 统计显示,仅从今年年初至8月底,*ST海润就接连发布投资公告,拟设立近20家太阳能发电公司,遍及河北、内蒙古、陕西等10余个省区和美国、日本、印度等海外市场。 一边是连年亏损,一边还要投入大笔资金进入下游电站谋求转型。伴随*ST海润的“逆生长”,其债务负担也越来越重。 而在*ST海润大举布局下游电站的2011~2013年,其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9.11%、75.28%和80.46%,出现明显上升。截至今年上半年,*ST海润负债合计103.6亿元,其中一年以内应付账款高达22亿元。 “入不敷出的情况下,盘子不仅没收缩,反而不停借钱在电站领域‘跑马圈地’”,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直言,*ST海润当初冒巨大风险押宝下游电站,也是被逼无奈。在该人士看来,上游制造业产能过剩严重,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固守原来那一摊不赚钱的业务,只能等死,做下游电站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摘帽存疑 尽管今年上半年通过出售电站带来了88亿元的收益,但对于*ST海润而言,年底要扭亏摘帽并非易事。 上述业内人士称,*ST海润如今实行的光伏上下游一体化模式一直备受争议,尽管光伏电站后期收益稳定,但前期要耗费巨资,而上游的电池、组件等领域虽然利润有限,但资金流动周转快,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实力,还想两者兼顾,往往会顾此失彼。 从各业务收益来看,一直试图上下游两条腿走路的*ST海润如今却是跛足前行。 今年上半年,除了发电收入,*ST海润其他业务的毛利率水平几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电池片、工程施工的减幅分别为6.25%、3.61%,而多晶硅片的毛利率甚至降为负值,低至-30.70%。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对记者表示,*ST海润将业务重点从之前的多晶硅原材料加工转移到光伏电站建设,主要是因为电站建造项目的收益可观。但投资光伏电站会导致财务费用上升,同时研发支出增加以及电站运营管理的成本支出也会导致管理费用上升。 萧函认为,由于前期业绩亏损以及多次传出负面消息,*ST海润下一步的电站开发仍然会面临融资难题。 另一方面,年初的“高送转”风波仍未平息。证监会[微博]从今年2月开始调查至今尚未得出结论性意见。代理股民维权的上海市华容律师事务所许峰律师表示,目前股民对*ST海润的索赔工作仍在继续。“证监会的调查取证过程要花费一定时间,等证监会调查结果出来,我们的索赔才能有针对性的进展”,许峰对记者表示,目前已登记并寻求索赔的股民达200多人,但因证监会至今未出调查结论,索赔进展缓慢。 面对外界对年底扭亏摘帽的担忧,*ST海润对记者回应称,“未来还将布局印度等东南亚市场,同时积极创新电站商业运作模式,提升项目盈利点。”但其对年内能否摘帽没有做出明确表态。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背负百亿巨债,海润光伏扭亏摘帽双双存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