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以光伏为代表的我国新能源产业,在走出长达几年的寒冬期之后,逐步迎来了以分布式为新方向的复兴。然而,在产业整体向好的背景下,一些新、旧问题与障碍也随之凸显,具体表现为以下几大充满矛盾的悖论。 新能源成本下降,火电逆势上涨 发电成本过高,曾经一直是新能源备受诟病之处。但是随着技术研发的不断进步,光伏等发电成本大幅下降,并有望在不久之后与火电等传统能源持平。“贵”,已经不是个事儿。 据统计,2007—2015年的8年间,光伏组件的市场价格从每瓦36元下降到现在3.5元至3.8元,下降了86.4%;并网光伏系统价格从每瓦60元降到每瓦7元至8元,下降了86.7%;逆变器价格从每瓦4元下降到了每瓦0.3元,下降了90%以上。 此外,最优的光伏逆变器的容量比、采用太阳跟踪器、智能化运维等技术进步,有望在未来几年将光伏度电成本降低40%。有专家表示,到2020年,光伏发电价格再下降50%并进而实现平价上网是完全有可能的。 发电成本的下降,加上国家大力进行雾霾治理、调整能源结构的宏观背景,新能源与传统化石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的地位与份量,理应出现此消彼长的变化。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在装机量已然到达饱、过剩的前提下,大批的火电项目依然在密集上马,或者得到建设批复。 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火电项目新投产2343万千瓦,同比增长55%。2014年我国火电新增装机增长8.7%,是电力消费增长的两倍多。 对于此轮火电的逆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煤炭价格下跌,火电的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对于电力企业来说,煤炭成本占总成本的70%左右,煤价下跌对火电行业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现在一边是煤炭普遍亏损,而另一边火电却赚得盆满钵满。 此外,导致火电装机大增的还有项目建设的滞后性。火电站从立项审批到最后建成需要3至5年,当前上马很多都是几年前开始建设的。即便时过境迁,也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在电力供应超过需求的情况下,火电装机的大幅增加,无疑为日后严重的产能过剩埋下了隐患,同时,这种“寅吃卯粮”也给方兴未艾的新能源发展一记猛击。而从更高层面来讲,这也暴露出社会对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意义仍然认识不足,并没有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来看待,而只关注眼前利益、局部利益或是部门利益。 装机规模增加,弃光弃风不断 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规划,2015年我国累计光伏装机量将达到35GW以上。更有机构预计我国到2020年光伏累计装机量有望达到100GW。在成本持续下降以及政策不断推动的背景下,国内光伏终端市场至少在未来2到3年内,仍将保持目前的高装机量。 然而讽刺的是,装机容量保持上涨的同时,白白浪费电力的“弃光”、“弃风”现象不仅未有停止,反而随之“水涨船高”。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6月全国累计光伏发电量190亿千瓦时,弃光电量约18亿千瓦时,弃光率近10%。上半年弃风电量17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01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15.2%,同比上升6.8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