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吸引了大批资本进入的光伏产业,正在政策鼓动下,迎来“黄金时代”。 10月13日,在2015中国光伏大会上,工业与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重申,工信部下一步将推动光伏企业兼并重组。 这是继去年底,工信部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下称《意见》)后,政府层面再一次释放出“抱团求大”信号。 《意见》提出,鼓励符合规范条件的骨干光伏企业充分发挥资金、技术、品牌等优势,对运营状况欠佳但有一定技术实力的,以及上下游环节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并支持跨国并购。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朱共山执掌的协鑫集团或将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ST海润的重组。 已停牌一个月的*ST海润于9月30日发布复牌提示性公告称,正在筹划的重大事项可能会涉及引入战略投资者事宜,或引起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界面新闻记者向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文章求证,其表示对此事“不清楚”。 中国光伏企业已出现较为显著的分化现象。大企业凭借规模、品牌和技术,订单饱满,产能利用率高,而中小企业接单困难,大部分为代工、或供给自身电站建设。业内人士认为,这无疑为光伏企业的兼并重组提供了基础。 眼下,中国光伏产业正逐步回暖。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高纪凡称,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光伏制造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产业链各环节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其中,多晶硅产量约10.5万吨,同比增长20%;硅片和电池片产量分别为68亿片和28GW,均同比增长逾10%;组件产量约31GW,同比增长26.4%。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主要光伏产品出口额达到100亿美元。 今年前三季度,光伏新增装机量约为10.5GW,同比增长177%,距离今年装机总目标17.8GW还有一定距离,但业内人士表示“压力不大”。 中国光伏装机量一路高歌猛进,正在制定中的“十三五”光伏发展规划对这一目标的制定,是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之一。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处处长董秀芬称,“十三五”期间光伏装机规模将在1.5亿千瓦左右。 尽管已高于此前设定的1亿千瓦,但业内仍认为该目标偏低。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及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曾联名提交有关促进光伏行业发展的3个文件,建议将“十三五”光伏发展目标调整为2亿千瓦。 董秀芬称,“十三五”是中国能源转型的启动器,对于光伏产业而言,“各种外部环境十分有利”。 她表示,“十三五”光伏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通过规模化发展促进成本持续降低,尽早实现光伏发电用户侧平价上网,同时加快推进技术进步,建立光伏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并完善光伏产业服务体系。 上述规划将会制定一系列具体指标。董秀芬表示,“十三五”期间光伏发电在电力结构中占比将约为7%,在新增电力结构中占比约15%;单晶电池产业化转换效率达到23%以上,多晶硅20%以上,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实现产业化;建设和发电成本在2015年基础上下降20%以上,中东部地区建设成本7元/瓦以下,西部地区6元/瓦以下。 她还特别提到,电池生产设备和辅助材料国产化率将达到90%,中国企业应掌握光伏并网、储能、及系统集成关键技术。 然而,现实较为严峻。以储能技术为例,目前全球走在前列的是美国特斯拉。中国企业、全球最大组件供应商天合光能(NYSE:TSL)储能业务部总经理邝富俊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天合光能虽已是国内储能领域做得最好,但在全球市场中所占份额不足1%。 他同时指出,光伏储能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还有很大潜力有待开发。目前该市场规模仅有20亿美元左右,未来几年将至少达到两三百亿美元。 成本高企是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对于处于成长期的光伏产业,各国多以补贴政策扶持,不过,英国、德国、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家近年来正纷纷取消或削减光伏补贴。 10月12日,在2015中国光伏领袖峰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转述某位“真正支持清洁能源事业发展的领导”的话称,中国光伏补贴未来8-10年不会停。 不过,对于拖欠严重的补贴款项何时能够下发,他称,“快了,但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 除补贴之外,中国光伏产业现阶段还面临诸多问题。 怀进鹏称,目前产业结构仍需优化,电池、组件等环节产业集中度较低;其次,技术研发投入不足,技术路线单一,新技术、新产品储备欠缺。企业债务负担较重,银行惜贷、限贷现象普遍,企业融资成本过高。此外,光伏发电并网等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完善,应用端问题还有待理顺等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怀进鹏表示,工信部将规范行业发展秩序,重点关注电站建设、补贴发放、信贷授信、出口退税等工作,引导推进光伏企业自愿开展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支持企业开展关键工艺技术创新,并强化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等光伏配套体系建设,优化光伏发电并网及电价补贴机制,破除国内光伏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