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中国光伏看江苏,江苏光伏看无锡,无锡光伏看尚德。”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这句话代表了尚德的业内地位;尚德电力2005年12月在纽交所上市,创始人施正荣一举成为中国首富,也在业内外引起了巨大的财富效应。 然而,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尚德的虚弱很快暴露出来。2013年3月20日被宣布破产重整,半年后顺风光电正式签约接盘。 两年多来,尚德有哪些反思?又做了哪些调整,发生了哪些变化? 今年2月17日,无锡尚德任命在公司有10年工作经历的熊海波担任总裁。“我在尚德待了10年多。战略问题不是尚德破产的主要原因,我认为原因是管理。尚德曾经迅速从几百人发展到全球两万人。”近日,无锡尚德总裁熊海波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以下为专访对话。 笔者:你如何复盘尚德这几年过山车式的发展轨迹?尚德破产重组以来,主要做了哪些改变? 熊海波:尚德曾经走过弯路,经历过风雨,问题和调整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原来的管理层过于庞杂。以前集团、事业部错综复杂,内耗比较大,权力大家都想要,出了问题施正荣承担责任,这是尚德发展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我们先从组织架构解决问题,对架构简化、调整。以前尚德有一堆高管,现在只有3个。以前集团事业部工厂有好几个层级,现在就一个层级。管理精细化,效率大大提高,功能整合了,也节约了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行业很多企业都有这个问题,规模越大的问题越多。 因人定岗还是因岗定人。以前出现过很多因人定岗的问题。尚德请来空降兵,未必合适,不行放一边,再请一个,这样的方法导致很多人才冗余。不可否认以前的尚德人才济济,但为什么会出问题,我认为,管理架构是否合适值得反思,一个企业,一山不容二虎,都是精英,(放在一起就会内耗),应该注意人才搭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不同层次人才要客观搭配。 浪费严重。尚德风光时,市场开拓费用一年以亿为单位,其实市场花这么多没必要。现在调整市场费用控制在1000万以内;出差旅费,尚德原来出差想选哪个航空公司、航班、时间都可以,其实国外很多出差可提前计划,提前一个月预订。现在这由公司来控制;出差补贴,在发达地区尚德最高时补贴80美金/天,去年我看有做销售的同事,一个月才补贴30美元。这块计划明年再做调整,出差费用我就不管了,业务提成全含;班车费用,去年8月人均班车费用管理后降低37%,一年节约达百万。 笔者:你对具体业务管理上做了哪些调整? 熊海波:从制造端上,现场控制管理。这主要有两个主题,质量和成本。例如,尚德曾有现场管理问题,我们是把废旧物资包给第三方的,发现废旧物资量的控制没人管,很多人在之前内外勾结,把好的东西扔到废旧物资库,多余的材料,生产线仓库同流合污,和供应商里应外合,再卖给供应商。供应商再卖给尚德,中国很多企业有此问题;现成材料管理,光伏行业没有一家企业按订单管理,大多初步拍脑袋,主观臆断,对订单没有精细化数据,导致材料单耗可能虚高。 人才建设上,尚德曾每年招些大学管培生,送到海外培训。出发点是对的,但方法有问题,代价很高。从去年开始,新来大学生前两年一定先放到车间,让他有基础,能吃苦,而不是一来就培养成纨绔子弟。 尚德技术人才曾经流失严重,不能把钱全由老板和部分人掌控,对关键核心人才,核心团队要当合作伙伴,否则企业不会长久。当时尚德上市,不缺钱,如果做好这点,技术人员不会大量流失。 这都是管理创新。每个环节都涉及管理,技术升级、创新都需要管理,管理创新才有其他创新。企业要长期健康的活着,所以尚德不会再盲目追求规模,而是以技术研发为核心动力,把精细化管理做上去,脚踏实地,走长期健康发展道路。 希望行业同仁不看作笑话,尚德的教训是整个行业乃至中国制造业的财富。 笔者:尚德现在的产能和技术怎么样? 熊海波:现在的组件产能是1.8GW,设计产能是2.4GW,明年上半年会全面恢复。尚德绝对不会再追求规模上的老大,而是追求更健康,更健壮。尚德目前的高效多晶平均转化率达到18.5-18.6,行业的平均水平是18.1,单晶常规技术平均是17.8,行业水平是17.6. 笔者:你是否会借助能源互联网来优化业务? 熊海波:能源互联网9成是虚的。光伏行业核心问题是国家电网的智能化,小的能源互联网对发现问题、运维有帮助,但互联网给能源带来好处有限,除数据采集外基本没有了。概念不能说不好,但虚拟的东西现在太放大了。 只要产品方向、战略方向没大问题时,要专注。有的企业做全产业链(未必健康),术业有专攻。我们就专心致志做技术研发,提高效率,现场精细化管理跟上,打造企业软实力。尚德以前也没全产业链发展,我认为尚德战略没太大问题,主要是管理上出了问题。 笔者:你怎样评价尚德的创始人施正荣博士? 熊海波:没有施博士,就没有中国光伏,乃至全球光伏的今天。每个人都有缺点,他有很多缺点,但确有贡献,是里程碑式的历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