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水面光伏电站支架基础型式 水面光伏电站根据水域深浅及水底地质情况,按基础固定形式可分为桩基固定式和水面漂浮式。 - 桩基固定式适用于水域深度较浅区域,通过水上打桩机将直径300mm左右的管桩打入水底,端头制作光伏支架系统,桩基固定式技术成熟,施工简便。 - 水面漂浮式适用于水域深度较深区域,通过制作塑料浮箱或浮筒+工字钢整体底座的的形式漂浮于水面,浮体固定可采用将浮体、连接杆和岸边串联在一起,或用缆绳锚固于岸上,水深处可采用锚块沉于水底,缆绳牵引的锚固方法,该技术也比较成熟。 采煤沉陷区总体容量规划 综合考虑考虑了采煤区的太阳能资料、工程地质、土建工程布置、交通运输机施工安装条件,集合当地采煤沉陷区村民搬迁情况,以及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等敏感用地,规划方案选择包括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阜阳市、淮南市5个市共计约80200亩水面及33457亩陆地,按原则上地面不超过26亩/MW、水面不小于35亩/MW,初步拟定总装机容量320万kW。规划的起始年份为2016年,终结年为2018年。各县市的规划装机容量见5-1表: 各市总规划装机容量
淮南陆地面积使用规划:2016:3600亩,2017:11005亩,2018:13312亩 其它城市陆地面积都在2016年完成建设 两淮地区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实现目标: 1. 建设重点示范工程 从2016开始,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施水面光伏发电重点示范工程,在两淮区域建设3~5个光伏发电重点示范项目。通过试点示范,带动两淮沉陷区水面光伏电站的加快推广应用。 组织开展水面光伏发电推广应用的宣传和科普活动,建立一批科普基地,编制宣传册,树立一批水面光伏电站建设典型,推广一批水面光伏电站新技术和产品,提高全民对水面光伏电站产业的认识和应用的自觉性,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2. 形成水面光伏产业格局 (1)构建产业链。安徽省现有以阳光电源和晶澳太阳能为首的光伏龙头企业以及众多电力电缆和变压器制造企业,引进水面光伏浮筒、浮箱制造企业,形成完整的水面光伏电站建设产业链。 (2)形成产业格局。通过大规模水面光伏电站建设,使安徽省内光伏电站建设配套厂商之间实现无缝对接,通过产业聚集、优势互补、配套协作形成完整的光伏产业格局。力争2025年底,水面光伏产业格局初步显现。 3. 引导企业技术创新 通过水面光伏电站的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通过不间断的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制造水平,从而提升企业自身竞争优势,争取新能源产业的技术主导权,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