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不要尝试去揣摩地方政府的底线。因为你很可能会发现:地方政府没有底线。 一、当你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其实已经,抽不了身了。悲剧。 最近,江西赛维重整方案被地方法院强裁,这条新闻在金融圈炸裂了。包括国开行及四大商业银行在内的12家大型银行,由于这个强裁,将在这家生产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企业亏损高达250亿元!没有银行能承受如此坏账。 来看看这个触目惊心的踩雷名单吧: 国开行持有72.56亿债权,建行、农行、招行、民生银行分别持有47.29亿、34.98亿、36.24亿、32.16亿元债权,中行持有18.71亿元……江西赛维三家公司的清偿率分别为6.62%、3.4%和11.84%。银行总计271亿元的债权仅能收回21亿元。一点渣渣都不剩。血本无归。 事情是怎样一步一步变坏的呢? 此前,江西赛维两次提出重整方案,都被债权银行否决了。尽管那个时候,清偿率其实没有这么低。最初的方案,根据银行内部提供的分析,清偿率有14.75%。但这个清偿率显然并没有满足银行的胃口。 银行都有一种侥幸心理,认为地方政府不会见死不救。然并卵。 最初的方案,赛维的资产估值尚有121.86亿元,到第二次方案的时候,公司直接采用破产清算的估值方法,资产估值跌为76.52亿元,一下子就缩水了37%。你们银行还不同意?行,那地方法院直接强制执行。 这就是迟疑的代价。那些债权银行估计想死的心都有了。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他们一定不会在最初投反对票。 笔者想再次强调文首那句话:不要尝试去揣摩地方政府的底线,地方政府没有底线。 像这种新能源科技企业的债务重组,一般都有地方政府的介入。江西赛维也同样。企业发生债务危机了,欢迎银行来解救。结果,那些屁颠屁颠的听话的银行却成了冤大头。这个锅,背得太沉重。 笔者看到网上已经有一种论调,说光伏行业从头至尾就是一场骗局。虽然有耸人听闻的嫌疑,但也不无道理。 这是一个不靠补贴就赚不了钱的行业,这是一个打着“低碳”的旗号实则高能耗、高成本的行业。这是一个由国家产业政策吹起的巨大的泡沫。 2005年,无锡尚德登录美国纽交所,让施正荣一下子超过黄光裕,成了中国首富。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光伏是这样一个挣钱的行业。2009年,金融危机以及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峰会后,太阳能更是成为低碳经济的代表,被国家重点扶持。不少企业也成为地方政府的纳税大户,这掩盖了他们趴在国家补贴上续命的假象。 有政策托底,有补贴输血,似乎没什么风险。其实,当所有人都在朝一个领域涌入的时候,证明这个行业离死不远了。无锡尚德、*ST超日相继破产重组。如今,江西赛维的强裁重整,再一次刷新了光伏行业风险的新高度。 二、危机还在发酵,谁会是下一个赛维? 笔者简单爆个料吧。下一步,金融界或许应该重点关注一下英利,这家总部位于保定,光伏组件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一的企业。 目前,英利也在进行债务重组。据说可能会由国开行牵头、中国信达参与,向英利提供33亿元的贷款以推动重组。 去年底,英利高层与河北省能源局、保定市人民政府、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等单位一起召开了债务重组会议。 银监会、能源局等部门在会议中表态,“英利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企业之一,掌握多项核心技术,社会影响大,银监会和国家能源局支持对英利集团进行资产债务重组。”并要求各有关单位顾全大局,求大同、存小异,可以积极争取行业政策支持,引进战略投资者,尽快研究出英利集团债务重组方案,并上报国务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