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单晶17%的领跑者技术标准门槛设定偏低,整个行业无序竞争,而这或许违背了“领跑者”的初衷。 被中国光伏业称为“630”的2016年6月30日,是中国光伏应用史上的重要时刻。中国首个光伏“领跑者”技术基地——大同采煤沉陷区1GW项目全部并网。 和大市场环境呈现出疲软的表现不同,大同“领跑者”基地中单晶组件绝地狂奔,占比超过60%,相比2015年国内单晶不到20%的市场占比提高了3倍多,将此前市场份额稳定在八成的多晶兵团占比压制到不足四成。 晶硅是太阳能利用最主要的光伏材料。当熔融的单质硅凝固时,硅原子以金刚石晶格排列成许多晶核,如晶核长成晶面取向相同的晶粒,形成单晶硅,如果晶核长成晶面取向不同的晶粒,则为多晶硅。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高、可靠性高;各处转换效率的均匀性;应用高品质的金属浆料制作背场和电极,导电性优于多晶硅。从制作成本上来讲,多晶硅太阳能材料制造简便,节约电耗,总的生产成本较低,因此得到大量发展。此外,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也要比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短。 单晶组件在“领跑者”技术基地的反超,除了“技术标准门槛设定偏低”之外,还有供应问题。去年,单晶类产品市场份额继续萎缩;性价比占上风的多晶硅片则出现了供不应求。在这样的局面下,价格相对偏低的“领跑者”中,具备足够供应量的单晶乘势进入。 2015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发布《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所谓“能效领跑者”,是指同类可比范围内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产品、企业或单位,“光伏领跑者”是与其并行的一种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加强光伏产品和工程质量管理的专项方案。 全球第二大组件巨头阿特斯阳光电力旗下拥有单晶和多晶业务,作为中国首家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的光伏巨头,其全球市场总监张含冰直言不讳的向界面新闻记者表明态度:单晶17%的领跑者技术标准门槛“太低,算不上领跑。只是‘跟跑’,单晶至少要做到18%才是可及的‘领跑’”。 从2010年开始,凭借更高的性价比,多晶光伏产品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相比之下,多年来一度成为海外主打的单晶光伏市场,因其成本相对过高以及生产设备被国际上少数几家企业垄断等原因,其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一直有限,且呈逐年下滑之势,2015年更是创下了不到18%的新低,单晶产品库存高企。 另一方面,经过多年高速发展的中国已成为光伏制造大国,但产业结构不合理,中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面对紧迫形势,国家能源局从2015年起开始逐年提高光伏产品的标准、质量与门槛,以促进行业优胜劣汰,其中一个措施便是实施“领跑者”计划。 山西省大同市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是国家能源局启动的首个1GW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投资估算100亿元,将建设13个光伏电站,建成后年均上网电量15亿千瓦时,年可实现税收2.6亿元、节约标煤48万吨。 多家接受采访的光伏企业高管向界面新闻介绍,“领跑者”计划实施标准制定初期,单晶电池的转化效率已经达到19%,与门槛要求的17%组件转化效率对应的19.6%,相差0.6%左右,且超过八成的大多数企业达标。 多晶行业的电池转化率和组件转化率相差1.5%,达标的仅有二成至三成。英利首席技术官(CTO)宋登元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称,“领跑者”确实对多晶行业有影响。“未达到标准的近八成的企业,想方设法加大技术投入提高效率,以期望进入领跑者计划中分杯羹。” 宋登元认为,仅用组件转化效率来作为单一指标进入门槛的考核过于简单,其建议可以鼓励更多的技术创新使用、转化率可分别设立电池及组件两大块,转化效率应该设为动态指标,不能一成不变。这样才能真正起到让少数优秀企业领跑的效果。 保利协鑫(03800.HK)CTO万跃鹏认为,在光伏“领跑者”标准中,单晶的组件效率设定在17%,不仅比国际主流的20%以上的单晶产品指标相差很远,比多晶的16.5%领跑指标也仅高0.5%。 “从技术特性上看,以前相差在1.5%-2%之间,这几年多晶效率提升比较快,效率差在1%比较合理。”万跃鹏说。 多位企业高管对界面新闻记者说,单晶产品大部分符合“领跑者”计划的要求,凭借政策的优势不但及时消化了库存,并且大量扩产,但“领跑”的效果却微乎其微。 也正是单晶在“领跑者”的意外受宠,刺激了中国各大光伏巨头开始围绕单晶全产业链各环节大力扩张。一位业内人士对单晶行业的大力扩张表示悲观,“对多年前令中国光伏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心有余悸,产业寒冬或许很快在单晶市场上重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