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曾几何时,光伏技术在普通百姓眼中只是一个生涩的概念性词汇,光伏产业在工业大舞台上还是一个四级甚或五级的微不足道的小产业,相对于日本、欧洲、美国等发达地区,中国的光伏产业还是那样地默默无闻。而今,光伏产业已经成长为世界工业之林中的一棵参天大树,中国的光伏产业已经连续多年雄居世界第一位,回想起来,实有不可思议的梦幻般感觉,从而引发出我们的诸多唏嘘,诸多慨叹。 2004年,中国大陆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只有63兆瓦,仅占全球1195兆瓦产量的5.3%,仅为日本产量的五分之一左右,排名位于日本、欧洲、美国之后,中国大陆多晶硅产量约60吨,仅占当年全球太阳能电池耗硅量14794吨的0.4%。最大企业峨眉半导体材料厂产能仅100吨,这也正是坊间所谓“两头在外”中的多晶硅供应在外。中国大陆新增光伏装机量仅为10兆瓦左右,约占全球的0.9%,累计光伏装机量65兆瓦左右,约占全球的1.7%。 2014年,中国大陆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达到3560万千瓦,占全球总产量的68.5%,已经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位,全球产量排名前5位的企业均为中国大陆企业,至少有16家企业产能超过500兆瓦、12家超过100万千瓦;其中仅2008年至2013年,中国大陆就累计生产太阳能电池9000万千瓦,可满足4500多万户家庭供电需求,减少排放二氧化碳9000多万吨;每兆瓦晶硅电池生产线投资已经下降至最低100万元以内,光伏发电平均建设成本由20元/瓦以上下降到8~9元/瓦以下。中国大陆新增光伏装机量1060万千瓦,已经连续两年为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场,累计装机量达到2805万千瓦,仅次于德国位于全球第二位,2015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又新增装机量773万千瓦,同比增长133%,国内市场在国内组件产量中的占比从过去的5%以下发展到30%左右,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局面发生了重大改变。 我们不能忘记,在这10年里,我们经历了两次“过山车”过程,其中尤以第二次最为严酷。2009年至2011年,中国大陆光伏产业进入一个爆发期,2010年组件产量1080万千瓦,增长速度146%,2011年产量2100万千瓦,增长速度94%,多晶硅价格回涨至90美元/千克;此时恰逢全球应对金融危机,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期间,光伏产业扮演了当时为数不多的战略性、朝阳性新兴产业角色,吸引了各方的高度关注;一时间,300多个城市争相进入光伏产业,20多个城市宣称建设千亿元级的光伏产业基地或园区,地方主管领导亲自过问光伏产业,掀起一股区域范围广泛的光伏热潮。 可悲的是,这边光伏热潮尚在升温,那边产业却已跌人谷底,2011年至2013年,产业迅速进入剧烈调整期,2012年,在光伏热导致产能大幅扩大的同时,增长速度却跌至10年来的最低,全球光伏装机市场增速仅为6%、中国大陆组件产量增速仅为9.5%,大大低于投资者的预期,其间多晶硅价格甚至一度跌至15美元/千克,这种趋势一直延续至2013年。尽管从2013年下半年起,光伏产业开始逐步回暖,如今主要企业的毛利率已基本上达到两位数,多晶硅价格已微涨至20美元/千克上下,但是这次的产业剧烈震荡给人的印象却是十分深刻的。 在这10年里,中国光伏产业的市场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市场已从发达国家延伸到发展中国家,市场范围遍及亚洲、欧洲、美洲、澳洲和非洲;欧洲市场已从占中国出口市场的70%下降到仅20%,亚洲市场快速成长并已占比超过50%,中国市场异军突起,在中国大陆产量中的占比已从5%以下快速增长到30%。 展望未来,国际市场将向均衡化、多元化发展,“东方不亮西方亮”将成为一段时期内的常态;国内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并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保持适当的规模。 展望未来,光伏技术将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一批在产业低谷时期突击研发的产业储备技术将逐渐进入产业化阶段,各主要光伏国家正在加快高效光伏电池的产业布局,国际竞争将愈演愈烈。与此同时产品价格将进一步下降,平价上网将比以往的预期提前实现。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光伏产业国际市场地位的不断提升,国际间的贸易摩擦将是中国光伏企业海外市场拓展过程中短期内无法改变的现实,靠大规模出口带动产业高速发展的局面将很难再现。在国际贸易壁垒影响以及我国光伏政策引导下,我国光伏企业正在实施产业全球化布局计划,产业走出去的步伐将会加快。 展望未来,中国的光伏产业将会更加成熟,产业发展将更加理性化、规范化,从原材料、产品制造到应用市场的全产业链发展将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祝愿中国的光伏产业在前10年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往日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