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3非正常孤岛 随着在配电网络中有越来越多的分布式电源接人。出现非正常孤岛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IEC[6】在1998年曾用“故障树理论”分析非正常孤岛发生后发生触电的可能性。2002年.IEA—PVPS—Task一5I 7 l曾用“故障树理论”分析光伏电源的非正常孤岛。在考虑光伏电源渗透率达6倍夜间负荷的极端情形下,发现非正常孤岛导致触电的可能性很小。概率小于10。9次,年。因此,只要管理得当,加上光伏电源逆变器自身带有反孤岛功能。大量光伏电源的接人并不会给系统增加实质性的触电风险。同时。对荷兰地区一个典型低电压住宅区的配电网络就光伏电源系统发生孤岛的可能性进行研究,发现该区光伏电源发生非正常孤岛运行的可能性低于10巧一10巧次/年,几乎为零。因此,认为在住宅区大量接人光伏电源导致发生非正常孤岛的可能性很小。2006年,DISPOWERl 8 J对在德国使用的带检测电网阻抗变化的反孤岛策略及电网电压和频率监控的光伏电源逆变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电网在一般低阻抗情况下运行时,效果理想;当电网在高阻抗不理想的情况下运行时。光伏电源逆变器检测电网阻抗变化精确度比较差,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来满足德国对光伏电源反孤岛策略的标准要求。近年来.大量研究结论表明:即使将来有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到配电网中,只要措施得当,发生非正常孤岛的风险可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不会使系统发生非正常孤岛风险的可能性有实质性增加。因而发生非正常孤岛不会成为妨碍光伏电源等分布式电源接入的一个技术壁垒。 4注入电流谐波电流 谐波对配电网络和用户的影响范围很大.通常包含改变电压平均值、造成电压闪变、导致旋转电机及发电机发热、变压器发热和磁通饱和、造成保护系统误动作、对通信系统产生电磁干扰和系统噪音等。 光伏电源逆变器产生的谐波来源主要有2个:50 Hz参考基波波形不好产生的谐波和高频开关产生的谐波。谐波之间的相位差、配电网的线路阻抗以及负荷都能消除部分谐波。当光伏电源逆变器生成正弦基波时,可以部分补偿配电网的电压波形畸变.但会使逆变器输出更多的电流谐波,把光伏电源逆变器接入到弱电网时就会明显出现上述现象。当光伏电源逆变器检测配电网电压来生成参考基波时.光伏电源逆变器可以输出很好的正弦波电流。但是无法补偿配电网的电压波形畸变。 1998年。lEA—PVPS—Task一5噌经对丹麦的一个80%家庭都安装有光伏电源的住宅区进行测试,发现光伏电源对当地的谐波贡献有限。还不如家用电器造成的谐波多。因此。研究者认为:对于具有相对较高短路容量的馈电线路和局部高渗透率的光伏电源接人的情况,均有此普遍现象。1999年,lEA—PVPS-Task一5t41曾在日本对多光伏电源接入到同一配电变压器(住宅区柱式变压器)中的谐波进行测试.使用了多个厂家和多个型号的逆变器。测试结果表明。同类型的逆变器(内在电路和控制策略一致)会造成特定次数的谐波叠加。不同类型的逆变器可能会相互抵消谐波的注入。英国也在1999年做过类似的测试IlOl,测试结果表明:高次谐波衰减很快,低次谐波的变化情况比较复杂。在强网中谐波畸变一般是个常值,而弱网中的谐波畸变一般随接人的光伏电源逆变器个数增加而加重。当馈电线路阻抗值较大时,可使谐波衰减明显。为了防止特定次数的谐波产生共振.有必要限制光伏电源逆变器的容量。在实际运行中,光伏电源注入的谐波电流一般都能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