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一、能源规划发布引发新能源发展大谈论 2017年1月5日上午9时30分,国家能源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发布《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及《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国家能源局在两会前夕发布两大重量级能源规划,尽管不能说是奔着两会紧锣密鼓的出台规划,至少也算得上是为两会上能源发展论题做了充足的论据准备。 能源于我们生存生活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人类社会形态发展到当下的形势,能源可以说是人类的第二层血液。所以,中国范围内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发展以及能源结构变动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新能源在能源产业比重的逐步加大逐渐显现出能源产业结构彻底革新的历史必然性,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发布会在社会各界因此巨大的反响。可以预见的是,在可期的“十三五”期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新能源的发展将会迎来“黄金时期”。 二、新能源发展现状、趋势以及意义 1、世界能源消费量 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来看,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7-2022年中国新能源(600617)行业发展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最新数据显示,到2015年世界消费总量已经达到了13147.30百万吨油当量,2016年的消费总量保守估计会上升到132亿万吨油当量。从能源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在世界经济平稳运行的前提条件下,能源行业的长期发展必然遵循稳定的低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速维持在1%到2%区间浮动。 资料来源:BP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中国能源消费量 从中国地区能源消费量来看,我国能源的消费总量同样呈逐年增长,整体增速要高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2015年由于各行业“十二五”规划的落地以及中国经济首次“新常态”运行的大背景影响,增速迎来2010年以来最低,仅勉强维持2014年水平微弱上涨,到2016年,能源行业各项政策开始落地实施,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开始有所回升,预计“十三五”期间,能源行业整体增速会较2015年以来发展水平持续回升。 3、能源消费结构变动下新能源发展 从宏观经济来看,行业的整体向上趋势是必然趋势,但是从这一总量背后的能源结构变动,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新能源的发展速度。在2012年,清洁能源的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仅有14.5%,四年后的2016年,这一比重已经上升到了19.70%,五年世界上涨了5.2个百分点,比重的年均增速达到了10.76%,已经远远超出了消费总量的增速。 4、新能源地位以及发展战略意义 从数据的发展来看,我们看到的是简单的增量和增速,但是数据增长的社会意义远不止于此。从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来,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近两年来社会上甚嚣尘上的“捧杀论”和“封锁论”都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重的话语权。另一方面来看,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面临着的是严格意义上的全球格局下包括经济、政治、军事多方面在内的综合博弈。 回溯人类的发展历史,小到人与人、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博弈最终本质始终是资源的博弈,而在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背景下,能源的博弈在资源博弈的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比重,能源的占有量、能源产业的发展程度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一国未来的国际经济地位,从经济的发展向军事以及政治的蔓延是超级强国的成长必经之路。 在这一背景下,新能源的地位是什么?我们都知道,一次能源的最大特征是不可再生性,当下世界范围内消费量占比前两位的煤炭和石油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当然,这一不可再生性是从人类发展的时间维度看),资源总量的固定严格限制了传统能源的发展前景。在能源需求不断加大,传统资源用量逐渐开始稀缺的情况下,新能源的发展就将彻底进入历史的正舞台。届时,新能源将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因此,从长期发展来看,新能源是多方博弈的“战略重地”之一。 三、我国新能源“十三五”期间发展规划详情 1、《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 规划中对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规划并且以实现该目标为核心。规划包括《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总规划以及水电、风电、太阳能(000591)、生物质能、地热能5个专项规划,占了能源领域“十三五”14个专项规划的近一半。综合来看,文件对可再生能源的规划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 (1)目标导向 《规划》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占15%,其中具体表现为水电装机达到3.8亿千瓦(其中含抽水蓄能电站4000万千瓦)、风电装机达到2.1亿千瓦以上、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1亿千瓦以上、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达到1500万千瓦、地热供暖利用总量达到4200万吨标准煤。到203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20%。 (2)问题导向 水电方面,除了继续以西南地区主要河流为重点,积极有序推进大型水电基地建设以及合理优化中小流域开发以外,还提出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快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要求。“十三五”期间,中国新开工抽水蓄能电站大概6000万千瓦。 风电方面:风电项目进一步向具备消纳条件的地区转移,同时针对部分地区弃风限电比较严重的情况提出了解决风电消纳问题的明确要求。 太阳能方面,要加强分布式利用和推动技术进步,鼓励在工商业基础好的城市推广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始尝试市场化配置资源。 生物质能方面,坚持分布式开发,大力推动形成就地收集原料、就地加工转化,就地消费的分布式利用格局,大力推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示范和生物质成型燃料供热,推进液体燃料产业化发展。 地热能方面:加强地热能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衔接,电热供暖纳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在土地、用电、财税价格等方面给予扶持。 (3)创新管理和应用机制规划 在新能源融入能源系统过程中,必须要解决可再生能源所面临的体制机制等方方面面的制约,同时挖掘可再生能源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对此,规划提出从创新机制、坚持示范引领、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供热等多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和集成应用创新示范。 (4)提高可再生能源经济性和竞争力 《规划》提出“到2020年,风电项目电价可与当地燃煤发电同平台竞争,光伏项目电价可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一定要进一步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快成本下降步伐,尽早使行业摆脱对政策补贴的依赖。 2、《“十三五”规划》 在2015年年底提出的我国经济《“十三五”规划》中就四次提到了新能源的发展。 第一次是在拓宽产业发展空间方面,规划提出要支持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 第二次是在技术领域发展方向,规划提出要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集中支持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瞄准瓶颈制约问题,制定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 第三次和第四次分别就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做了具体的发展方向规划。 四、我国新能源发展需求预测 从我国经济发展来看,我国能源需求的高增长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至少在未来的十年范围内,能源需求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传统资源总量限制的情况下,缺口补充的重任必然落在新能源的身上。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的当下,不论是中国巨大的经济体量还是人口数量都会快速拉升新能源的需求量。这一发展趋势从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行业在海内外的巨大投资量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 (注: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主要有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力、风力、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等。非化石能源是指非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经长时间地质变化形成,只供一次性使用的能源类型外的能源。从能源行业的整体趋势发展角度分析,本文不再对新能源、再生能源以及非化石能源进行具体的分类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