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光伏扶贫政策出台之时,业内不乏声音担心,专项资金的缺位将难以调动企业扶贫的积极性。 但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名单却“打消”这类顾虑,名单上集中式电站规模超过村级电站。资金缺口是否存在?如果存在,以盈利为追求的企业为何青睐光伏扶贫?而地方政府如何吸引企业投资?为什么能源主管部门在后来的规划中,弱化集中式电站角色,强调村级扶贫电站? 意料之外的集中式热情 2016年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能源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在2020年之前,重点在前期开展试点的、光照条件较好的16个省的471个县的约3.5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以整村推进的方式,保障200万建档立卡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包括残疾人)每年每户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其他光照条件好的贫困地区可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因地制宜推进实施。 《意见》要求应因地制宜确定光伏扶贫模式,其中中东部土地资源缺乏地区,可以村级光伏电站为主(含户用);西部和中部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可建设适度规模集中式光伏电站。 从《意见》的鼓励力度上看,集中式电站并非其“意中人”。 村级光伏电站的贷款部分可由省扶贫资金给予贴息,而集中式电站采用的是PPP模式,项目由地方政府指定的投融资主体与商业化投资企业共同筹措资本金,其余资金由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主提供优惠贷款。 以20兆瓦的集中式电站为例,每25千瓦对应一位扶贫对象,其帮扶户数为800户。成本上,按照每瓦6元的成本计算,其总投资为1.2亿元,初始资金为2400万,企业和政府各出10%则各自前期得拿出1200万元;而从收益上看,以三类地区计算,年有效日照时数1200小时,采用全额上网模式,上网电价为每度电0.98元,则每年所得收入约为2352万元。电站在偿还贷款的同时,每年需拿出240万元作为贫困户收入,剩下的收益地方政府指定的投融资主体与商业化投资企业按股比分,则商业化投资企业最终拿到手约为每年700万元。 业内人士分析,700万元是理想状态,实际操作中企业的融资成本也不低。现实出人意料。 2016年10月17日,第一批具备建设条件的光伏扶贫项目下达,总规模516万千瓦,其中,村级电站218万千瓦,集中式电站298万千瓦。14个省份中,山西、山东、湖北、山西、云南集中式电站规模均为村级电站的两倍以上。 乱象:减“库存”、拿干股 那么,这些集中式扶贫电站怎么来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各省村级电站的资金来源均为地方政府组织筹措,集中式电站资金来源则各有不同。 除河北外,其他13个省份明确,集中式扶贫电站项目占总投资20%的资本金中,政府与企业各出资一定比例,股比或均分或以企业控股。而河北21个集中式扶贫电站均为企业投资经营,河北省政府统一以地方额外电价补贴作为政府资金投入,股比在名单中并未体现。 知情人士透露,河北的集中式扶贫电站比较特殊。 《河北省关于做好2016年光伏扶贫实施方案的通知》规定,全省光伏扶贫电站建设可采取配比商业电站和全部规模扶贫两种模式。前者按照扶贫电站与商业电站1:2.5比例建设扶贫工程。后者则按1万千瓦扶贫电站解决扶贫人口400人的标准为主,企业投资建设光伏扶贫电站。 记者统计发现,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名单中,河北省21个集中式电站皆为全部规模扶贫。 原因正在于,河北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存在大量“库存”—— 有的项目已列入往年度并网计划但补贴计划有缺口,有的项目已列入往年度省建设计划且主体工程已全部建成,具备并网条件。 《河北省关于申报2016年第二批光伏扶贫电站项目的通知》措辞直白:“今年,国家下达我省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100万千瓦。经摸底调查,全省已备案在建并且年底前能建成投产、具备并网条件的项目,规模150万千瓦左右,供需矛盾突出。” 这种情况下,企业不会选择新建商业电站,政府也不会优先考虑新项目。全部规模扶贫模式成为必然的选择。河北的集中式扶贫电站就从原来排队等待补贴目录的既有电站中挑选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