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中国能源报:您曾将特变电工比喻成自己的又一所大学,经历了行业的跌宕起伏,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张建新: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我首先想到了西班牙斗牛士。光伏从业者如同斗牛士,而光伏行业就是野牛。可以说没有哪个行业跌宕起伏如此大,我们曾经买过350万元/吨的多晶硅,现在每吨只需10万元,哪个行业能降到以前价格的3%?我们以前做EPC工程,最早是90元/瓦,现在是50元/瓦。 另外,这个行业热的时候如同烤火炉,冷的时候让人感到绝望和崩溃。从2008年到现在,很多大企业从“先驱”变成了“先烈”,长江后浪推前浪,而且并未结束,一波又一波,演绎着不同的神话,所以我觉得这个行业让人痛并快乐着,感觉是在天堂和地狱之间来回行走。 快乐在哪儿?光伏从业者为此付出资本、青春、汗水、泪水,来推动行业进步,比如现在光伏价格降到很低,这对于光伏制造者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却为光伏行业在全国甚至全球的爆发式增长创造了条件。 最早欧洲是新能源发展的发动机,现在中国是主要发动机,因为成本的下降,比如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光伏发电的成本低至6美分,甚至3美分,但火力发电是8美分。在中东、非洲、南美洲这些变革也会发生。 未来十年, 世界能源结构可能比我们预测的变化速度还快,不仅是需求侧平价上网,我看供给侧平价上网都成为一种可能。为了加快这个速度,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我国光伏、风力发电占比不足5%,将其归因于缺乏储能是伪命题。因为我从火力发电转到风电和光伏行业,过多强调发展储能,从跨界的角度来讲,是有问题的。 “走出去”要量身定制 中国能源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刚刚在北京召开,对于企业“走出去”,您认为有哪些困难需要克服?有何建议? 张建新:困难挺多,有环境的困难,“一带一路”国家很多地方不太发达,当地国家的汇率波动大、税收复杂、配套环境缺乏、劳务水平差,也有一些地区和国家政局不稳,这是主要问题,“走出去”要根据每一个国家情况量身定制。 中国能源报:特变电工如何布局海外市场? 张建新:在国家战略引领下,寻求更多增长点,这是一个持续投入的过程。“一带一路”是百年大计,以时间换空间,特变电工将稳扎稳打地推进和实施,也希望有更清晰稳定的税收、人才、融资、外汇担保方面的政策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