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第二章构建现代能源新体系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能源革命新趋势,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确保能源安全为核心,完善设施体系及运行调节机制,着力提升能源安全保障水平;以推进压减燃煤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为重点,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着力提升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以推广现代能源新技术应用为手段,促进多种能源融合协同发展,着力提升能源智能高效利用水平;以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完善能源市场体系,着力提升能源管理服务水平,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城乡一体、区域协同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坚强可靠的能源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安全可靠。围绕重点能源品种、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建管并重、适度超前、提升品质,加快构建多源、多向、多点的能源设施供应体系,完善智能、精细、高效的运行调度和应急响应机制,确保首都能源安全可靠。 2.坚持绿色低碳。加快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及大气污染治理任务,以更大力度、超常规措施进一步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和发展水平新跨越。 3.坚持节约优先。科学划定能源消费总量红线,改变粗放型能源消费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降低用能成本。 4.坚持智能高效。充分运用现代能源新技术,强化多种能源融合发展,推进能源互联网示范应用,打造绿色智能能源示范区,推动能源绿色智能高效转型。 5.坚持区域统筹。围绕京津冀区域能源清洁转型总体要求,着力推进压减燃煤,协同推进京津冀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新机场等重点区域能源供应保障,加快推进农村地区能源设施建设和清洁转型。 6.坚持改革驱动。深化电力、燃气、热力等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放开能源市场,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培育多元竞争的能源市场主体。强化能源市场监管服务,创造更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 7.坚持服务民生。补齐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老旧小区等能源发展短板,着力提升设施保障能力和清洁用能水平,更好服务民生需求。 “十三五”期间,本市能源发展要着力推动实现四个转变:更加注重从保障总量、供需平衡向保障总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并重转变;更加注重从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的供应保障向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的供应保障以及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转变;更加注重从能源布局的市域内统筹向市域内、市域外两个统筹转变;更加注重从传统运行调控向信息化、精细化、智能化运行调控转变。 二、供需平衡分析 (一)能源需求总量预测 综合考虑“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速、非首都功能疏解、人口规模调控、汽车保有量等因素,预计2020年全市能源需求总量为7500至7700万吨标准煤。 (二)主要能源品种供应潜力 总体判断,“十三五”期间,本市现代能源保障体系初步构建,资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各能源品种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但受源头生产能力、调峰设施能力、极端天气、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不排除部分能源品种在部分时段、局部区域出现供应紧张的可能性。 1.天然气资源压力有所缓解,高峰时段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十三五”期间,预计国际天然气供应逐步宽松,国内天然气产量进一步提升,天然气供需总体进入宽平衡状态。随着陕京四线等外部气源通道的建成,能够满足本市2020年190亿立方米的用气需求。但日高峰用量接近1.5亿立方米,采暖高峰时段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必须加快储气库等调峰设施建设。 2.油品供需总体平衡,市场不确定因素不可忽视。“十三五”时期,燕山石化原油年加工能力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汽柴煤油年生产能力达到550至600万吨,加上北京周边地区中石化、中石油等相关炼化企业,合计加工能力约4500万吨。总体判断,能够满足本市2020年1600万吨的成品油需求。但受原油供应及运输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仍可能存在供应波动。 3.调入电力稳步增长,需求侧管理仍需加强。“十三五”期间,北京外受电通道增至14条,受电能力达到3500万千瓦左右,本地电源装机容量预计达到1300万千瓦,可以满足2020年2600万千瓦的高峰电力需求。但在冬、夏高峰期间仍需加强需求侧管理,努力降低最大负荷需求。 三、主要目标 (一)总量控制目标 在强化能源节约、大幅提高能源效率前提下,2020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7600万吨标准煤左右,年均增长2.1%。 (二)结构调整目标 到2020年,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500万吨以内,优质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95%以上,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8%以上。到2017年,城六区及通州区、大兴区和房山区的平原地区实现基本无煤化;到2020年,全市平原地区实现基本无煤化。 (三)节能减排目标 202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峰值并力争尽早实现。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7%。 (四)能力保障目标 1.电力。形成东南西北多向送电、500千伏双环网主网架格局,外输通道能力达到3500万千瓦左右。本地清洁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0%,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达到15%左右。建成服务半径不超过5公里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全市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5%,户均年停电时间下降到27分钟以内,其中四环路内、城市副中心、北京新机场等重点区域户均年停电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2.燃气。建成“三种气源、八大通道、10兆帕大环”的多源多向气源供应体系。管道天然气覆盖全市,基本实现全市城六区外平原地区管道天然气镇镇通。 3.供热。优化完善“‘1+4+N’+X”供热格局,全市供热面积达到9.5亿平方米,余热和可再生能源供热面积达到7000万平方米,清洁供热比重达到95%以上。 4.油品。油品储运能力和设施布局进一步完善。 (五)能源惠民目标 累计完成280个老旧小区14万户居民配电网升级改造,农村地区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户均变电容量达到7千伏安,农村电采暖用户户均变电容量达到9千伏安。基本完成全市老旧管网消隐改造。 第三章打好压减燃煤攻坚战 加快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及大气污染治理任务,加快电力、燃气配套设施建设和可再生能源推广利用,由内向外、集中连片、分步实施,以超常规的措施和力度压减燃煤,全力打好全市燃煤治理攻坚战。 一、完成平原地区散煤治理 结合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规模调控,制定全市民用散煤清洁能源替代实施方案,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强化属地责任,统筹推进、分类实施,实现全市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 (一)率先实现城六区和南部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 结合非首都功能疏解,统筹多种方式削减城六区散煤。对纳入棚户区改造规划的区域,加快实施搬迁削减,其他区域加快推进煤改清洁能源,确保2017年底前实现城六区与通州区、大兴区和房山区的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 (二)实现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 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电力、燃气等配套设施建设。对距离天然气管网较近的村庄,优先通过“煤改气”替代,其他区域以“煤改电”为主替代。鼓励可再生能源、“煤改天然气(LNG/CNG)”等多种方式替代。2020年底实现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 (三)加快削减山区村庄散煤 结合区域资源禀赋条件,加大山区散煤治理工作力度。优先利用地热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鼓励采用“煤改天然气(LNG/CNG)”“煤改电”等多种方式削减山区村庄散煤。未实施清洁能源改造的村庄全面实现优质煤替代。 二、基本完成燃煤锅炉清洁改造 按照先平原地区、再山区的步骤,统筹推进实施燃煤锅炉清洁改造,细化落实配套政策,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市供暖和工业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 (一)加快工业企业燃煤替代 定期修订《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和生产工艺,基本完成工业企业用煤设施清洁能源改造。 (二)完成平原地区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 推进城六区外平原地区管道天然气镇镇通工程,加快实施“煤改气”替代。鼓励西集等地热资源丰富地区实施“煤改热泵”替代。通州、房山等具备域外热源的地区通过“域外引热”等方式替代。2017年底前基本淘汰全市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完成大兴区、房山区的平原地区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 (三)基本完成山区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 结合资源禀赋条件,通过“煤改热泵”“煤改天然气(LNG/CNG)”等多种方式改造山区燃煤锅炉。以筹办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加快实施延庆区“煤改绿色电力”替代燃煤锅炉。 三、全面关停燃煤电厂 加大项目协调力度,加快完成东南热电中心新建燃气机组及配套燃气锅炉建设,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全面建成投运,实现华能电厂燃煤发电机组停机备用,本地清洁发电比例达到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