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2018年元旦,苏州中来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来”)的微信公众号里,董事长林建伟以《不念过去,不惧未来,击水中流新春来》为题发表新年贺词,文中称:“中来,终于走到了2018。刚好十岁,活下来了。十年,实属不易,它是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的4倍左右”。 是的,十年只是人的少年期,但对于光伏企业来说,技术的更迭与市场的变幻莫测,足以让多少企业死去几回了。10年,仅光伏组件跌价剩下不到1/10,然而,中来,不仅活下来了,而且活得很好,每年营收额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2016年营收为13.88亿元,2017年30多亿元,预计2018年可达60多亿元。 创办十年两次大飞跃 说起中来做光伏产业,有偶然但也是必然。 2007年,一件事让从浙江转战江苏常熟的林建伟重新审视自己的企业。 2002年,浙江遭遇“电荒”“地荒”危机,想大干一场的林建伟感觉施展不开拳脚,就带着上亿资产来到了常熟。当年,有一位海归博士在常熟投入了几百万美元做起了太阳能,海归博士的企业在短短几年时间即实现了上市。这对林建伟启发很大,他反思原因后得出了结论:“道路不同,结果就会极大不同。”太阳能是新能源行业,是未来发展方向,也是国家大力支持的行业。 那时,国家正提倡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并进行转型升级等。 当时,正是中国房地产发展的黄金期,有朋友劝他转到房地产业。 林建伟深思熟虑之后为企业发展定位:一在中国一定要做制造业;二做新能源产业。 2007年,他卖掉了原来的高分子建筑企业,2008年3月,中来成立。 中来最初生产光伏辅材,包括背板、接线盒等,背板属于高分子材料,林建伟还是选择从熟悉的领域起步。 从2008年至2012年,中来专注背板生产和创新,其生产的含氟背板因质优价廉,硬是打破了国外垄断中国市场的局面。如今,业内人士笑称,中来“八年抗战做到了全球第一”,同时也将背板价格降到原来的1/8。 2014年9月12日,中来在创业板正式敲钟上市,实现了中来的第一次飞跃。 其实,在企业申请上市期间,林建伟已在谋划一个新的战略问题:辅材做到上市,已经到了天花板了,而且,辅材终究是辅材,在光伏行业的占比很小,大概只占电站成本的1/100,市场再大,永远只是个“配角”,真正能在这个行业拥有话语权的是核心部件———太阳能电池组件,其在电站成本中占到40%,差距显而易见。 不愿小富即安的林建伟萌生了进军光伏核心部件领域的想法。但业内人士都清楚,辅材和电池组件完全是两个不同领域,跨度之大相当于重新创立一家企业。跑龙套的还能当主角?同行们或劝或冷眼观之。 林建伟真就不信这个邪。2012年3月,他开始到处挖掘“技术大拿”,在他看来,企业要想做大,核心是人才,人才是企业最大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中来陆续邀请到了来自新加坡、中国台湾和内地的4位技术牛人加盟企业。 人请到了,中来到底做什么样的太阳能电池?光伏薄膜?不行,虽然国内几家实力强劲的光伏企业在做薄膜,但林建伟感觉它只有小众的市场应用价值,且效率不高,并非未来发展方向。多晶?他也否了,因为大多数企业都在做多晶,而自己起步晚,再想超越难度太大。为此,中来准备另觅蹊径,寻找新的突破口。 偶然间,林建伟得知国外正在研发单晶电池,单晶比多晶成本高,效率高,但还有几个技术难点没能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