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此轮较量,央企大举进攻无疑是一大看点,不仅让原本竞争激烈的民企有了更多忧虑,也让这场竞争更加白热化。 弃光、欠补、低价格战,一系列行业乱象的背后是中国光伏市场畸形商业氛围的缩影。 如果你是一位元老,见证了光伏的起落,一定见怪不怪;如果你是一位新人,看到了今日领跑者市场的乱局,一定大跌眼镜。 痛定思痛,究竟谁之过? 试想,如果没有巨大的利益驱使,怎会吸引众多企业纷沓而至?如果没有政府一再的刺激与鼓动,行业环境又怎会如此火热? 诚然,与前两批“光伏领跑者”基地项目相比,第三批项目“门槛”更高,时间更紧、任务更重,命运也更多舛。 先是各种被拖延,本应是2017年的领跑者项目却一直拖到2018年初才开标;之后是严重缩水,由8GW缩水至5GW;再之后,格尔木、德令哈1GW被叫停,大同二期0.5GW被否定。此轮领跑者项目一“开场”,竟丑态百出。 其中究竟隐藏什么黑幕,尚不得而知。但仍能看到,三个领跑者基地存在的根本问题在于地方政府,山西或存在不正当竞争内幕,而青海项目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可能遇到了地方性阻碍。 不过,我们依然欣喜地看到:这一轮光伏发电“领跑者”计划的项目门槛,对技术发展较快从业者而言已不再是难以企及的高标准。中国政府希望借助“领跑者”以刺激光伏产业技术升级、转型的目标,正在如火如荼的新能源市场加速落地。 细览8个应用领跑者基地的中标结果,最低中标电价与当地的脱硫煤标杆电价只相差3.6~12.5分/kWh;中广核、国电投、晶科三家企业的中标容量为2843MW,占总规模的71.1%,成为最大赢家;隆基乐叶、晶澳、南京日托、林洋、英利等成为背后赢家,而华能、协鑫、特变电则为最失落的陪标企业。 此轮较量,央企大举进攻无疑是一大看点,不仅让原本竞争激烈的民企有了更多忧虑,也让这场竞争更加白热化。 取得光伏电站资产、调整装机结构,是央企参与的主要动力。国家能源局刚刚下发《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及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央企集体表现积极,与强制摊销绿电配额也不无关系。 过去十年,中国光伏行业的主角特征基本是民企主导。以2006年尚德上市为标志,短短两年间中国光伏产业便占据全球产量第一的宝座,并迅速崛起一批明星民企,如赛维、林洋、天合、阿特斯、英利等。然而,随着光伏产业经历了过山车的市场行情,风光一时的明星企业如今却个个遍体鳞伤。 棋至下半场。以“五大四小”为代表的发电央企纷纷占位,而元气大伤的民企受制于资金链等难题则被迫边缘化。光伏行业的主角正悄然转变。 谁能创造低价而非恶意的良性竞争,谁就能在此轮“领跑中”稳中取胜。春日已来,相信这个关于“阳光”的产业,依旧灿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