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有专业报告说:未来30年,全球能源消费将增加56%(资料来源1)。为了能源的长期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人类选择了以承担较高成本方式发展新能源、发展光伏产业。在这一方面,经济、文化发达国家走在了前列。伴随全球光伏产业规模化发展,中国光伏产业正在从附属型变为主导型。《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光伏产业是全球能源科技和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也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受全球经济不振、供求严重失衡影响,中国光伏产业目前处于严峻的产业整合期。如何尽快走出困境,保持国际竞争力,早日形成完全市场化运行的光伏产业,金融支持、金融环境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试图从投融资角度分析当前光伏产业的地位、困难、需求及部分解决之道。 一、中国光伏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力量 1、中国光伏产业高速发展的十年 1)产业化发展过程。 中国光伏产业工业化发展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产品主要用于航天等高科技事业。 中国光伏产业产业化发展开始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英利公司成立于1998年,尚德公司成立于2001年。早期产品主要用于解决落后、无通电地区的“光明工程”,特别是2002年开始的“送电下乡”。2004年开始,受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在《可再生能源法》法律基础上,开始实施上网电价补贴进行大规模光伏电站建设影响,中国迅速形成了一批借助国际资本市场力量,服务国际终端市场,以尚德、英利和保利协鑫公司为代表的光伏中上游产品生产企业群,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达到理性高速发展的高峰。 受国际终端市场短期爆发式增长、财富效应和宽松货币政策等因素影响,中国光伏产业从2008年开始了一轮非理性高速发展时期,直至2011年中期,全球光伏产品出现严重供过于求局面。从那时起,全球光伏产业开始进入长时间的产业整合期,中国更是重灾区。 2)十年发展的积极结果。 中国已经形成全球产能最大,产业链结构最完整,具有一定独立知识产权,具有多种技术路线,拥有规模最大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最大竞争力的光伏产业。 开始成为经济发展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当前全球光伏组件产能约60GW,其中中国的产能接近40GW;全球10大组件产能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7家,并位居前列;2011年时中国产品90%以上出口,占据全球60%以上的市场空间;中国光伏产能年增长率连续多年超过100%,产值5000亿元以上,直接就业人口50万,成为经济生活中一个有影响力的产业。以光伏产品生产第一大省江苏为例,2010年,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中共有426家光伏企业,累计实现总产值229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2.2%,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34.9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55.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5.2%,实现利税总额283.1亿元,其中利润总额236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9.4%、88.0%,三项指标增幅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27.9个、44.5个、44.4个百分点,且总体呈现利润增幅高于利税增幅、利税增幅高于销售增幅的良好发展态势(资料来源2)。 具有一定独立知识产权。从技术发展水平看,中国光伏产业已经从早期技术、设备完全依靠进口,发展到今天拥有国际领先的晶硅提纯技术、能够量产的先进光电转换技术和大容量铸锭炉等重大装备的自主生产能力。到2012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拥有光伏产业知识产权最多的国家之一。 (图1 1963-2012年太阳能技术领域累计专利数排名前20位) 已经成为重要的探讨能源。从光伏发电成本竞争力看,正在加速接近平价上网阶段。过去十年,国产光伏发电组件价格从早期的每瓦6美元降到目前的0.6美元左右。光伏发电度电成本从高于1美元降到1元人民币。2009年国内光伏发电度电成本10倍于传统能源发电水平,到目前已经达到一倍左右水平,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低于当地工业用电水平。随着传统能源发电成本的提高和光伏发电成本的不断下降,光伏发电在市场成熟的欧洲已经接近实现平价上网,中国在未来几年内也将加速实现这一结果。 3)发展原因分析。 各国能源战略和绿色环保需求是推动光伏产业发展的根本次原因。受传统能源未来开采的不确定性、人类社会不断降低碳排放和能源战略需求的紧迫性等因素影响,太阳能因其清洁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使得光伏正在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一支不可或缺、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特别是在传统能源资源短缺的中国,光伏产业的战略地位尤为突出。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如果中国的GDP要保持每年7%以上的增长,我国则面临承担能源供应每年递增4%的压力(资料来源3)。同时,我国已把能源消耗强度降低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确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 2009年9月,国家主席***在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出,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同年1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席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领导人会议并发表讲话中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