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总体来看,过去受产业繁荣和政府导向影响,光伏产业的融资条件和结果要好于其他产业,推动了中国光伏产业的高速发展。但是,当市场供求发生逆转,企业效益出现根本性变化的时候,过往的巨额融资,严重恶化的资产负债结构,又变为众多光伏企业无可回避的硬伤。 2、当前中国光伏产业融资困境 当前中国光伏产业融资市场的主要问题是:国家对光伏产业的日益重视与金融支持严重脱节;极具国际竞争力的光伏产业地位与金融的市场化运作不相匹配;光伏产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与传统金融手段单一不相适应。一面是平稳增长的市场需求和难得的并购机遇,一面是资金融通市场的日趋狭小,中国有竞争力的光伏产业与融资市场正处于这样一种矛盾之中。 1)股权融资基本停止。 具体表现在:其一,由于光伏组件产能严重供大于求,2011年底监管机关停止了该类企业的IPO融资。自2012年初单晶硅生产企业隆基股份公司实现IPO融资后,再无光伏企业上市;其二,由于企业业绩大幅下滑,2011年中期以来境内外上市光伏企业难有再融资条件。2012年中期,海润公司推出了借壳上市以来的首份融资计划,拟定向发行5.03亿股,发行价格7.7元。由于市场环境颓靡,股价一直徘徊在6元左右,为了完成增发,公司不得已将发行价格下调至5.68元;其三,从风险投资角度看,2011年,连续数年保持全球吸引新能源投资头把交椅的中国和原来第二位的美国进行了互换,美国的融资数额为280亿元美金,中国为250亿元美金;其四,受产业不景气影响,在美国上市的11家光伏企业从市值最高320亿美元跌至最低时的20多亿美元,不少企业面临退市风险。2012年10月,尚德公司因股价连续3个月低于1美元,而被纽约交易所首次警告面临退市。境内上市企业随着监管机关推出新的退市管理办法,超日太阳公司一度被认为可能成为国内首家退市的光伏企业。 2)银行融资严重受限。 有消息称,早在2011年末银监会就扩大了逾期贷款的监测口径,将未到期但已欠息90天以上的贷款纳入逾期贷款的统计,处于产业整合期的光伏产业则成为重点关注对象。事实上,早在2011年中,银行对光伏产业的态度已经“变脸”,“断贷”和提前“收贷”更使寒冬中的光伏企业雪上加霜。2012年底,一度吵得沸沸扬扬的超日太阳老板“跑路”一案,就是银行对其10亿元贷款的提前收贷,迫使其到境外变卖资产、回收资金所致。2013年8月,欧盟“双反”最后协商阶段,多家银行明确表态:如果高税率确立,对光伏企业将加大限制贷款和清收未到期贷款的力度。 3)债券融资极度困难。 由于全行业亏损,绝大多数光伏企业失去了进行债券融资的前提条件。过去光伏企业最有希望发债成功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在2012年8月交易商协会进行针对光伏产业的专项调查之后,也曾一度停止了对光伏企业的融资服务。直到2013年初,产业深度整合以来发行的唯一一只“13晶科债”,也是在有政府背景的“上饶城投”的担保之下才得以完成,发行成本奇高。 当前,中国光伏产业的融资环境还有一个独特的景观: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地方政府强力出面,积极协调各方资源,试图挽救当地光伏企业于破产之边缘。有施压于银行为光伏企业争得资金支持的,有承诺于大资本为光伏企业寻找生存机会的。许多无竞争力企业,虽有政府输血之事却无市场竞争之力,而被业内称为“僵尸公司”。强大的政府行为也有取得阶段性结果的:一些可能有生存和发展价值的著名规模企业在当地政府多种形式的救助下没有出现加速破产的局面,例如当前的赛维和尚德公司;一些企业已经在当地政府主导下获得了暂时的生存权利,例如山东东营光伏公司,新进入的国有资本持有全部股份的51%。 三、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融资分析 1、融资市场对于光伏产业的重要意义 1)“准金融”的光伏产业。 社会生活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决定了能源规模化的持续增加,决定了金融服务规模化的持续增加,因而能源被称为“准金融”产业。从统计结果看,能源行业的产值占我国GDP总量的30%;从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前10名企业看,能源企业数量占有7名。光伏属于能源行业,金融之于光伏意义重大,特别是光伏终端建设市场。 2)成熟的金融环境构造成功的光伏产业。 补贴力度的大小只能决定产业初始规模,有如早期高速发展的德国和正在到来的中国、日本光伏终端市场建设;金融市场的完善才是决定产业长远商业化发展的关键,有如当前的美国光伏产业。各国光伏产业环境分析结果显示:美国的补贴政策力度远不如德国、中国和日本,金融的多样化服务远超德国、中国和日本,正是成熟的金融环境使得美国的光伏终端市场建设稳健崛起,相信未来将领先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