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国庆长假刚过,一家已经破产的美国太阳能板制造商EnergyConversionDevices(简称“ECD”)的破产管理人John Madden将中国三大光伏巨头尚德电力、天合光能和英利绿色能源告上法庭,指控三者涉嫌价格操纵并对美国倾销廉价太阳能板,索赔9.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8亿元),业内惊呼三巨头“躺着也中枪”。几天之后,保利协鑫能源、国家开发银行等多家多晶硅企业与银行也被ECD纳入起诉名单。 “躺枪门”迅速升级扩散,惊呆了中国光伏产业一批“小伙伴”,好不容易渐趋平息的光伏争端平地起了波澜,难道发展势头刚刚平稳的光伏产业又将发生变故? “这种动作不是什么新花样,实际上是还没有结束的光伏‘双反’争端的延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光伏‘双反’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与战略问题。例如欧盟与我们达成的和解协议,规定中国大陆出口欧盟的光伏电池组件价格不得低于0.56欧元/瓦,事实上,中国台湾、日本、马来西亚出口欧盟的光伏组件都低于这个价格,现在最低甚至降到了0.46欧元/瓦,难道这对欧盟光伏产业没有冲击?但他们并没有遭遇‘双反’。” “目前,中国对美国、韩国的多晶硅‘双反’正在进行,又适逢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终裁一周年,于是就有美国企业跳出来搅动了,这很正常,但并不可怕。决定中国光伏产业命运的是我们自身是否健康、是否强大,只要中国光伏产业解决好自身的问题,目前这种良好的局面便能够保持下去。”孟宪淦说。 “躺枪门”是贸易战的延续 最近两年,光伏行业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国内光伏制造行业标志性的企业尚德电力竟也被逼到破产重整的绝境。为拯救光伏产业,今年以来国家连续出台扶持措施,尤其是今年7月份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不仅明确提出到2015年国内光伏总装机容量达到35吉瓦以上,大规模扩大国内装机市场,而且在并网、征地、补贴等各个环节深入细致地给出了许多突破性的政策措施,一时间业界信心倍增。 受此刺激,国内光伏产业进入了一个平稳趋好的发展状态,不少光伏企业今年第二季度扭亏为盈,业内普遍对第三、第四季度的发展持乐观态度。然而,平静发展仅仅几个月,ECD又无端告上门来,令业界感到一阵错愕,直呼“躺着也中枪”。 作为中国最大的3家光伏制造企业,尚德电力、天合光能和英利绿色能源在美国“躺枪”已经不是头一回。去年10月份,一家进入破产程序的美国光伏企业Solyndra曾以操纵价格为由将三巨头告上法庭并索赔15亿美元,而就在Solyndra提起诉讼的同日,美国商务部宣布了对中国太阳能电池制造商的“双反”终裁。 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讼诉对象、如出一辙的“控诉”理由,业界担忧此次ECD起诉并非一起企业间的普通商业纠纷,而是指向整个中国光伏产业的新一轮贸易保护的前奏,一场新的贸易战可能即将打响。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从Solyndra到ECD,接下来还可能会有更多美国公司效仿他们的做法,进一步对中国光伏企业的生存空间施压。 “光伏贸易战什么时候又会打响,谁也无法预测。”被誉为“太阳能之父”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马丁·格林表示,“光伏是新能源革命的关键领域,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占据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必然成为国际贸易的焦点。为了各国自身的产业发展,为了各自的社会、经济利益,美国、欧洲、印度甚至日本、巴西都有可能随时发起贸易战,只看他们自己的发展需要。” “光伏贸易战从来就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它还是一个政治与未来发展战略问题,当欧美内部产生社会矛盾、经济不景气时,也会成为一种转移矛盾的嫁祸手段。为什么欧盟对中国大陆光伏组件‘双反’,却不对中国台湾、日本、马来西亚的光伏组件‘双反’,他们的产品销售价格比我们都要便宜。”孟宪淦表示,“事实上,中美的光伏贸易战并没有结束,9月份商务部刚刚初裁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实施临时反补贴措施。此时,美方做出一些反制、骚扰行为,引发、升级贸易纠纷是完全有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