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5 收缩率 收缩率也是一个重要指标,主要是看背板在层压过程中的收缩情况,一般标准是150度下30min,看起纵向和横向收缩情况,一般都在1.0以下,没什么问题.这个主要取决于PET了,当然F层也要和PET的收缩率匹配,否则也会造成分层等现象. 背板的性能主要取决于F材料,但是目前国内生产背板的厂家的F材料主要是从国外采购,杜邦的PVF膜那就不说了,做的确实很好,日本想模仿就是模仿不了,哈哈,技术确实过硬.这个技术主要在于两点,一是PVF的降解温度低于熔融温度,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正常成膜加工PVF树脂还没融化就先降解了,所以这个就是一个技术,如何成膜,二就是PVF膜的表面处理,日本的膜就做不到这点.现在市场上的PVDF什么的也是一样,和EVA面一般都再附上一层其他膜,否则不沾呀. 这个说远了,实际上目前做背板的厂家所使用的F材料都是国外采购,而F材料是非常的贵,这就导致了做背板的厂家的大部分利润其实是被F材料的厂家赚去了,说到底国内的厂家也就赚个加工费而已.这样说吧,无论是卖什么F材料的,只要用在背板上的,他们会层背板的价格倒推到他们的F材料要卖多少价格,PET成本是透明的,加工成本按比例加一下就行了,所以我们国内的背板厂家其实就是加工而已,过一下手.这个我也是听行业人士说的,应该有一定可信程度. 背板在组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无论是复合还是涂布的产品,我们国家其实都是刚刚起步,目前绝大部分用的还是国外的产品,在这个上面其实是一种悲哀,因为加工技术对我们来说已经成熟了,关键还是在与F材料的处理.其他的技术都是成熟的. 说了这么多,还是希望国内的太阳能相关行业能尽快地自己做起来,不再需要依靠国外的材料.也希望组件厂家能够相信我们国家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可以不大量使用,但是可以小批量测试及使用,其实国内的组件厂家还是希望我们国家能有自己可靠的背板,但是就是担心其他问题,还有就是认证的门槛,这个国外背板先进来,占据了市场,所以国产的想占据就要面临很多很多问题.但是我相信,最终这个行业的大部分材料还是要国产化,这个是趋势,也是必然. 目前有TPT结构,一种是复膜的,一种是涂布的,还有的是TPE的,还有多层PET的,就是最外层是耐老化PET,加上阻隔PET等组成的。 现在日本还有多层PET复合的背板,就是外面是抗老化的PET,中间是绝缘和阻隔的PET,与EVA接触面是胶或者其他的,我一个朋友原来也想做这个结构的,我建议是不要做,这种结构的材料好做,多层共挤就行了,技术和工艺都成熟,但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使用年限一般不会超过10年,再好的改性PET也不能在室外这么强的光照和恶劣条件下超过10年的,要是用在路灯上面也无所谓. 为什么说水蒸气透过率太低了对电池片也是有影响的?影响在哪里呢?之前听说F层的功能主要是耐候,要论阻隔水蒸汽的话PET还比F层来的强,若要更强的话就再加一层铝箔,怎么也轮不到F层来阻挡水蒸气。 不知道以上的说法是正确的吗? PET对水气的阻隔性远高于F材料。TPT的实践证明2克左右的水汽透过量足以满足25年使用要求。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水汽透过量1以下的背膜绝大多数是日本厂商的,个人认为,在相对TPT找不到卖点时说说自己阻隔性好也会有人感兴趣。坛子里有做康维明PYE的,结构和日本三层PET的类似,但不带水汽阻隔膜。水蒸气透过率提高有的是用真空镀铝来解决。有个问题就出现了,在铝框边缘会有导电的隐患,国内大厂(名字不方便报)认为透过率太低的话,假如有水汽进入,不能逸出会有很多连环问题出现,还是要保持一定的指标,太低没有意义(薄膜组件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