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技术落后成掣肘 实际上,早在2011年12月15日,天威保变就发布了关于天威硅业临时停产检修的公告,此后并未复工。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天威硅业在起步过程中步子迈得太大,技术和成本方面又没有抓牢,整个升级系统相对落后,即便后来多次“问诊”、论证改造方案,也无力回天。 “2011年,天威硅业就已经成为天威保变的负担。”长期关注该公司的中投顾问能源研究员任浩宁告诉记者,“天威保变很早就确定了将其剥离的方案。” 在任浩宁看来,天威硅业在技术方面与多晶硅龙头企业差距较大,有些主要指标甚至达不到行业平均值。“在多晶硅技术方面,龙头企业地位太强势,天威硅业等中小型企业在成本、设备等方面跟不上步伐,必然会被淘汰。” 为了促进光伏制造业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工信部于2013年8月发布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 《条件》),对光伏行业中多晶硅等制造领域的多个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 按照《条件》规定,天威硅业要想符合要求可能已很困难。据一位分析师对该行业进行的调研结果显示,天威硅业能耗、废气处理等指标均落后于行业平均值;另一重要指标单位量成本则比排行前五的同类企业高出不少。 2013年12月31日,工信部网站发布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 (第一批),11家多晶硅企业上榜,天威硅业并不在列。“这显示出其在技术和规模上与优势企业相比,均已处于劣势,陷入了相对被动的局面,也拉开了与上榜企业的距离。”国内一位光伏企业高管对记者表示。 “天威硅业也就是两条1500吨/年产量的多晶硅生产线。”上述高管推测,“这个规模在目前看来已相对落后,不具备竞争优势。” 事实上,天威硅业从停产后,一直试图进行技术升级。2012年6月,天威集团还邀请国内多晶硅领域的相关专家对其多晶硅技术改造方案进行论证。3个月后,天威保变发布公告,计划投资近10亿元对天威硅业进行“升级改造”。 公告称,天威硅业3000吨/年多晶硅生产线的四氯化硅氢化处理工艺采用的是国内多晶硅企业普遍采用的热氢化技术,存在转化率低,电耗高,设备运行易出现故障导致物耗高等问题。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行业内的技术差距已经拉开,天威硅业再怎么技改更新也很难跟上。上述高管则对记者表示,“要想把天威硅业现有系统进行改造、升级,有一定难度。” 回归主营以“保壳”? “天威保变在光伏领域的布局基本上是以失败告终。”任浩宁直言。 实际上,天威保变在新能源上的尝试还包括风电领域,但成绩也不理想。2013年上半年,天威保变除控股、参股的多晶硅企业处于停产状态以外,控股的其他新能源企业均采取减产、限产等各种控亏措施,以加强风险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