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2013年,席卷全国的“雾霾”天气,终于令数十年来疲于追逐GDP的人们清醒地认识到,“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研究显示,北京市PM2.5有6个重要来源,分别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这些来源的平均“贡献”分别为15%、18%、12%、4%、25%和26%。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一次能源消耗中非化石能源占比仅有8%,而排放PM2.5最多的煤炭占70%左右;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发电量的近80%由煤电提供,中国近70%的能源消费都来自于煤炭,全球超过一半的煤炭在我国燃烧。而这才是环境污染,“雾霾”不散的首要元凶。
雾霾又一次把我们推到镜子前,雾霾大面积集中爆发是大自然发出的警告,昭示我们发展需要转型、增长需要升级。在这种能源结构和集中过度排放的情况下,严重的大气污染还将持续发生。唯一扭转局面的希望,或许只能寄托于加快转变能源生产和使用方式,彻底改变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并普及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
或许每个热爱新能源的人都会思考,经历了欧美双反后的中国光伏,是否能帮助2014的中国冲出十面“霾”伏? 不错,太阳能正是一种极有可能担负治“霾”重任的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
目前,太阳能应用方式大致可分为光伏、光热两大主流派系。受制于成本,光热目前在全球尚无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光伏却由于单晶硅、多晶硅相对低廉的价格而得到了快速推广。特别是在中国,人们凭借勤劳,仅用短短十年时间,便缔造了一个令大洋彼岸光伏“鼻祖”们为之一惊的成长神话。要知道,相对于此,美国、欧洲潜心钻研光伏技术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至七十年前。
不过,相对于欧美,我国光伏市场发展总体仍然滞后。数据显示,国土面积仅有我国1/27、总发电装机容量仅有我国1/7的德国,在2012年5月26日正午,光伏发电峰值达到22吉瓦时,相当于当时德国用电负荷的50%,即光伏发电在当天中午提供了德国一半的电力。
而相对于此,2012年时的数据显示,太阳能发电量仅为35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0.07%。这显然与我国世界第一的光伏组件生产大国地位不相匹配,更与我国巨大的能源消耗不相匹配。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西藏西部地区,太阳能资源最高可达到每平米2333千瓦时,而这一数据仅次于撒哈拉沙漠,位居世界太阳能资源第二位。
按照科学分类,太阳能不仅是一种纯粹的清洁能源,更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而除了这些与生俱来优势外,太阳能应用技术,特别是光伏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其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光伏每发一度电,便可减少使用0.35千克标准煤,0.997千克二氧化碳排放。照此粗略计算,中国2013年新增光伏装机量达10吉瓦,即相当于减少了420万吨标准煤,10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按有效日照时间1200小时/年-1300小时/年计算)。
始于2009年开始实施的金太阳工程,几年来,我国对光伏发展的扶持力度日益加强。不过,相关政策也的确走了一些弯路,例如,由于相关的验收标准和机制不健全,此前财政补贴主要针对装机容量进行。但随着战略思想的渐趋完善,人们意识到,我国光伏发电需要的是发电量而非装机量。
2011年,管理层出台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由过去补贴装机量转为统一实施针对发电量的上网电价法,并基于发电量进行补贴。
2013年,管理层更针对扶持光伏业健康发展,高规格、大批量、强力度地出台了一系列新政,其所涉及的领域,涵盖了光伏产业上下游、并网、金融配套等等,几乎无所不及。
其中,“2014年我国光伏发电建设规模拟定为12GW。其中,分布式光伏8G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电价补贴标准被定为每千瓦时0.42元”和 “集中式光伏电站全国分为三类(按日照时长划分),分别执行每千瓦时0.9元、0.95元、1元的电价标准(上网电价)”等几项数字和新规都对中国光伏颇为关键,作为系列扶持政策的有力抓手,它们奠定了中国光伏未来大发展的基石。
综上所诉,种种迹象显示,很快,太阳能将成为治“霾”主力军。至于为什么会选择太阳能,而非风能、生物质能、核能主要担此重任呢?目前,业界普遍依据太阳能所具备的先天优势、技术优势及产业优势,作出如上判断,此处无须展开。当然,最终谁会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成为佼佼者,各界观点至今仍见仁见智,而即便是太阳能,也离不开“太阳能+储能”、“风光互补”、“渔光互补”、“建筑光伏一体化”的合力,方可有所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