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光伏电站通过智能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可以提高7%的收益。”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听到这样的说法。对光伏电站业主来说,增加“7%”收益是个极具吸引力的数字。 据记者了解,光伏行业历来有一个标准提法:即光伏电池转换效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电池组件的发电成本就将降低7%左右。 提高转化效率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国外企业也不例外。很多国际型企业将每年提高0.2%-0.4%的电池转化率,作为企业首要完成的既定任务。近年来,在各方努力下,电池转换效率屡获突破,行业平均水平也已保持在15%-17%之间,最高可达21%。但随着光伏相关技术的日臻成熟,单纯依靠制造技术进步提高电站运行效益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电池转化效率的提升,在大幅降低光伏发电成本的同时,也加快了光伏应用市场的全面铺开。为实现光伏电站效益最大化,投资者不仅要对设备质量严加把关,还要深入了解光伏电站投资的特点,如,光伏电站通常设备数量庞大、占地面积较大、巡检费时费力、自然环境差、运维人员少、运行周期长达20多年等。投资者若将目光转向到电站的运维管理效益提升,转换思维、对症下药,将不失为明智之举。 200万投入,6000万收益 今年初,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2013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超过10.8GW,2014年光伏新增装机目标确定为14GW。随着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的持续扩大,必将吸引更多企业投身于光伏电站开发之中。对尚未完全认识光伏电站特点,解决光伏电站运维管理方面问题的投资人,欲实现电站效益最大化仍需做足功课。 据记者了解,国电内蒙古四子王旗100MWp光伏电站,在电站建成后采用了“CGD光伏发电智能一体化解决方案”。根据实际运行数据分析,自采用该解决方案后,电站的发电效率提升6.71%。“以内蒙古四子王旗100MWp电站为例,最初采用解决方案的投资是120万,按5年系统生命周期计算,共需投资约200万元资金;以年发电1800小时、电价1块钱/KWh计算,电站每年多发电产生的经济效益达1200万元,5年即6000万元,投资回报率为1:30,效果显而易见。”一名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为记者算了一笔账。 该解决方案首先在西藏桑日10MWp电站、青海乌兰50MWp电站、格尔木一期200MW电站进行试点,随后在在龙羊峡水光互补320MW、格尔木300MW等多个超大型光伏电站进行推广应用,从各项实际运行数据来看,该解决方案已成为提升电站综合效益的强大利器。 首创平台,领跑世界 全球光伏的发展不仅撬动了国内光伏制造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光伏电站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值得庆幸的是,在这场全球“竞赛”中,中国光伏制造业与信息技术正领跑于世界前端。 纵观全球光伏发展形态,不难发现,当前国内与以分布式为主要利用形式的欧洲存在较大差异。在光伏应用上,国内光伏电站多青睐大型地面电站的建设,但大型光伏电站运行管理平台尚处在无任何可参考、可借鉴的开发空白区。与此同时,市场对大型光伏电站的智能化运行管理平台的需求却日益迫切。 为解决这一矛盾。2011年初-2012年底,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联合中电投黄河上游公司、北京木联能软件、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4单位,共同着手对大型光伏电站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智能监控、运行管理、功率预测)进行研究,并采取了“共同投入、共享收益”的企业联盟创新模式,在强强联手下,全球首个针对大型光伏地面电站的“CGD智能一体化解决方案”平台在2012年12月8日正式发布,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该平台在我国多个大型光伏电站及投资业主的光伏电站远程监管平台中得到应用,取得爆发性的增长。 据介绍,该解决方案能够实时监测光伏电站的逆变器、汇流箱等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准确地提示并定位故障设备,辅助运维人员迅速完成现场消缺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电站损失;通过太阳能资源指标、电量指标、能耗/损耗指标、设备运行水平指标及电站经营指标的分析,消除影响发电量的各种因素,以提高电站的发电量与综合效率;通过一整套自动化报表与规范化、标准化的运维程序,大大提升了电站的整体运维效率与运维水平,固化了运维经验,使电站无人值守、少人值班模式得以逐步实现。 同时,通过大量运行数据的积累,包括对不同厂家的逆变器、组件的转换效率比较分析(发布数据来源),不同地区的灰尘影响分析等,为后续新建电站的设备选型、设计优化提供了依据,进一步提升了电站的投资收益。2013年,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通过该平台的分析数据分别发布了逆变器、组件的转换效率报告,更是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