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为了一套5千瓦的光伏系统,做光伏工程的许先生因寻找合适的支架而伤起脑筋。
“做一套5千瓦的,买支架的运费比产品价格还要高。”许先生抱怨道,“如果囤货,不确定性因素又太多。”
从大型光伏地面电站到分布式光伏电站,中国光伏市场在慢慢开启。各种订单随之出现,但“不接没活做,接了不好做。”现实有时就是这样令人尴尬。
光伏辅材行业位于光伏产业链的中游,因此,辅材市场现状很大程度上不仅决定于上游晶体硅材料,而且还决定于下游发电市场。近年来,光伏产品市场整体萎缩,光伏辅材市场自然不能独善其身。
利润严重挤压
在2014光伏电站投资与金融峰会间歇,谈到目前的光伏辅材业时,湖北追日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何华给《中国企业报》记者打了一个比方。比如,“做支架的企业,在没有进入光伏领域的时候可能产值是1亿元,进入光伏业后可能达到5亿元,而如果光伏市场遇冷,那这5亿元将大打折扣。”
“光伏开始不乐观的时候,光伏电池企业还有些羡慕我们有钱赚。”浙江一家做光伏辅材的高管话锋一转,“现在,大家都一样了。”
“光伏刚刚不好过时,业内提出国产化,那个时候客户份额大幅提升。”杭州市太阳能光伏协会秘书长赵永红坦言,可是,“那样的日子已经过去了,现在压力比较大。”
“目前,利润挤压得比较严重,配材企业的压力在逐渐加大。”赵永红表示,有些配材企业比如龙头企业,可能相对好一些。“但有一些企业之前与外省的大企业合作,现在因这些大企业出现倒闭而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如果说之前的利润可能在30%左右,那目前可能只有10%甚至更少。对此,赵永红认为,“差不多。”硅胶原来30元/公斤至40元/公斤,但现在则只有十几元一公斤了。
光伏业俨然早已从暴利回归理性。苏州乐能光伏有限公司的陈新庆打趣地说,“房地产最暴利的时候也比不过光伏。”也正是那个时候,很多辅材企业进入光伏领域。“现在已经到反省的时候了。”
不过,“大多数辅材企业不会伴随着光伏的窘境离场。”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能源行业研究员李华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的光伏企业特别是光伏辅材企业是随着光伏的发展进入的,但进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是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一窝蜂。
“这些辅材企业在地方政府的行政推动下入场,并不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自身只想多拿政策补贴,既无产品竞争力,又无发展后劲,因此遇到市场调整时,自然缺乏应有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李华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