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2013年以来,美国对华光伏产品发起第二轮“双反”调查。按原定计划,美国商务部将于今年6月2日公布反补贴初裁结果,7月28日公布反倾销初裁,12月11日公布反倾销、反补贴终裁。2015年1月2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最终裁定是否征税。光伏行业产品出口再遇挑战,去年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在发给企业的一份通知中称,美国部分光伏企业拟对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出口至美国的太阳能光伏产品采取新动作,具体拟堵住台湾代工电池渠道。但这似乎只是光伏转暖途中的一个小插曲,行业近期的总体转暖态势没有改变,从中国光伏产品价格上我们可以看到上涨趋势明显,多晶硅硅片中上游产品价格持续上扬,后期组件产品因原材料价格上涨或将加价销售。 在2010至2011年,许多公司都给出了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比如无锡尚德、晶澳、英利、天合光能等,都声称已经或将要建成GW级企业,后来又宣称要打造3GW级公司、千亿产值公司。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的光伏危机,沉重打击了这样的雄心。在2012年和2013年两年之间,中国少有企业再建新的太阳电池生产能力。 但在2013年下半年光伏市场刚刚转暖的情况下,又有大企业令人不安的扩大生产,试图打造10GW产能的企业。这种现象,源自中国产业中人们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想法,就是:规模大可以降低成本;规模大就不会倒,即使到了破产边缘,国家也会出手相救,也就是所谓的“大到不能倒”。不过,自2013年以来光伏产业界发生的许多事情,如无锡尚德的破产重整、LDK的救赎、上海超日的债务违约等,让人们对这一命题有了全新的认识。 近期全球释放的行业信息也明确预示着光伏产业走向复苏:最新一期的Solarbuzz季度报告预测从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全球光伏的安装量将达到22GW左右,增长主要来自三大主力市场中国、日本和美国,2014年全球光伏市场的需求将上升至49GW,行业的增速从过去2年的10-20%提升至30%以上。 继美国与欧盟之后,澳大利亚5月中旬宣布对自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对于这些贸易壁垒,光伏企业普遍表示担心。阳光电源副总裁郑桂标表示,担心贸易保护未来不只是发生在光伏组件上,也会出现在包括逆变器在内的其他组件上,并且在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内光伏企业占有率较高的市场重蹈欧美“双反”覆辙。 面对海内外市场形势的改变,高效产品、储能成套商品以及业界整并带来的板块重组将会是2014年值得关注的三大发展主题。国家层面方面,工信部在2013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中提出,2014年将推动出台进一步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重点引导光伏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2013年12月摸工信部公告了第一批109家符合条件企业名单,洗牌加速。 加上越来越多的大型石油、电网公司开始对太阳能产业投注关心,预期2014年的整合影响性更为深远研究机构EnergyTrend指出,在太阳能市场方面,最主流的产品仍是结晶矽,由于价廉物美,加上其规格对于电厂设计以及逆变器配套最简易,因此最受到市场欢迎。就规格来看,2013年市场对模组的需求瓦数,从240瓦一路升上到250瓦,最常采用的电池片效率就是17.2-17.6%的多晶矽电池片。而随着矽晶片的高效产品持续提升,预期到2014年底的主流产品将以17.8-18%转换率为主,提供255-305瓦以上的产品。 下游客户的需求热度不减催生了高效产品的快速发展,其环保节约的性能也符合市场的发展方向。EnergyTrend指出,从制程设备、电池模组、到周边材料等业者已经针对高效产品提出相关解决方案,显见高效产品已经成为光伏业者的主战场。 《关于征求2013、2014年光伏发电规模意见函》、《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我国分布式光伏纲领性政策基本确定, 2014 年8GW 的装机目标及就近消纳的政策均体现了国家发展分布式能源的态度与决心,预计后期融资、计量等相关细则将逐步出台,而在政策支持、商业模式逐步明确、收益率高企的情况下,2014年分布式光伏有望蓬勃发展。 而分布式发电项目的发展必将推动“储能”运用的趋势。据统计,目前小型家用太阳能系统,加上搭配3-7kWh的储能系统,成本会是原本的2倍,但未来若配合补助,加上储能电池的效能提升、价格下滑,则包含储能的太阳能系统预计到2014年底,成本将会降到原本的1.3-1.7倍。而随着市场扩大以及电价持续高涨,储能在2014年的发展空间更大。 随着国际贸易环境再度趋于恶化,我国光伏行业面临深度调整。而国内光伏产业目前存在三块短板:一是材料、装备等关键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尚存差距,基础研究有待加强;二是资金支持及政策扶持过于偏重应用环节,对制造业研发及技术改造支持不足;三是发电并网等有关政策仍有待细化落实。2014年光伏产业的创新将不再是企业的个体行为,在上述的三个大趋势下,产品差异化、科技创新、避免同质化将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光伏企业在面对瞬息万变的海内外市场与产业环境时,需要积极地调整战略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