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光伏金融也是服务业的一部分。但金融服务业有其特殊性,而且,金融对于光伏企业的发展极其重要,有时甚至有着决定光伏企业生死存亡的作用,因此,单独列出一篇进行探讨。 2008年前:繁华似锦、豪门盛宴 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史上,金融,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除了最早期的光伏企业,是原始创始人,通过一些政府科技基金、扶贫基金的资助来生存的。这其中,最重要的,是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政府合作,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推广促进提供了约2500万美元的资金。这些政府和联合国的基金属于政府资助,不属于金融服务领域。这些资金使得中国不少光伏企业得以在市场未完全形成的情况下,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为后来我国光伏企业的燎原大火起到了保护火种的作用。 2005年,施正荣终于说服无锡市政府,在市属国联投资公司的资助下,成立了股份有限公司,随后于2006年1月份在美国上市,打响了中国光伏企业上市第一炮。同年,江西赛维也在自身的部分投入后,得到江西新余市政府的财政支持进行贷款,开始工厂建设和设备采购,随后也在美国上市。同期,中国还有江苏林洋、浙江昱辉、河北英利、苏州阿特斯、常州天合等,先后登陆美国和英国证券交易所,纷纷上市。这说明,光伏企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不仅技术上比较领先,在融资方面,一开始就是以证券化和国际化作为鲜明特点登场亮相的。密集地上市、大量的资金投入、极高的产值、大量的就业,这就是当时的光伏产业为什么得到各地政府部门青睐并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 在有了上市等投行业务的成功先例后,光伏企业也得到了商业银行的关注与重视。只要资本金到位一部分,商业银行均纷纷给予了高额的授信额度。有时,在资本金未到位的情况下,由于政府采用了各种手段的担保,银行也对甚至还处于建设初期的光伏企业给予了巨额贷款。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8年金融海啸前。 这段时间,是光伏金融的繁荣期,不仅金融服务涉及的金额巨大,而且手段繁多,方式新颖,涌现了很多金融创新的模式。比如,融资租赁、无形资产抵押、预IPO、可换股债券,所有能够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见到的金融模式甚至连认购证等衍生工具,在与光伏产业各企业相关的金融市场中都有应用。 但是由于对于光伏产业发展规律认识不清,这些金融服务虽然看上去繁花似锦,但实际上处于没有根基的浮华,孕含着大量的泡沫,风险越来越大。 2008~2011年:劫后重生 2008年8月,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由于幅度巨大,被称为金融海啸。这肆虐的海啸使得繁华的光伏金融被顷刻涤荡得灰飞烟灭。由于多晶硅价格从400美元/公斤下降到40美元/公斤,组件价格从25元/瓦将到了12元/瓦,大批光伏企业被迫停产,有些甚至倒闭,在建的开始转产。有些上市光伏企业的股价一度跌去了90%,股价低迷使得光伏产业所有的投行业务戛然而止,而商业银行对于贷款的回收则开始了紧密跟踪。 不管当时中国政府的4万亿投资在以后得到什么评价,但当时确实有一些资金流到了光伏企业,而这些资金使得中国光伏企业在中国所有的工业行业中,是最先复苏的一个产业。在2009年6月,金融海啸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国内光伏产业开始复苏,停产的工厂开始陆续开始加工,多晶硅价格开始回升,产量开始加大,但市场需求量逐年都以超过100%的增长率在增长,所以原本过剩的产能又开始出现不足。 产能的不足和快速增长的市场刺激了大量的投资者。由于光伏产业能够得到土地、税收的招商引资的政策优惠,催生了一批光伏产业的新生投资群;而同时,投资银行经过了短暂的休憩后,又开始对光伏大量投资,他们一方面投资新的光伏企业,一方面帮助老的光伏企业扩产,在中国证监会排队上市的光伏企业达到了数百家。商业银行如蝇逐臭,不仅停止了催收贷款,反而对光伏企业加大了信贷额度。其中,国家开发银行给尚德授信500亿元,给赛维授信600亿元,就是金融界对光伏企业信心爆棚的一个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