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 光伏测试网
用户名: 密 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找回密码
QQ登录
2023年度N型电池技术发展与设备创新论坛     第四届全球钙钛矿与叠层电池(苏州)产业化论坛暨钙钛矿光伏学术+产业+资本融合创新年会
光伏测试网 测试交流 行业研讨 查看正文

我国光伏产业系列分析之光伏金融

2014-7-22 09:09| 发布者: echo| 查看: 6431| 评论: 0|来自: 史珺博士

摘要: 光伏金融也是服务业的一部分。但金融服务业有其特殊性,而且,金融对于光伏企业的发展极其重要,有时甚至有着决定光伏企业生死存亡的作用,因此,单独列出一篇进行探讨。  2008年前:繁华似锦、豪门盛宴  我国光 ...
  尚德,是光伏企业与金融机构双输的一个典型案例。作为前首富的施正荣和世界第一的无锡尚德,一夜之间宣布破产。170亿元人民币的债务只被法院确认了107亿元,最终以30亿元人民币卖给了一个香港公司。银行能够收回的投资只有不到30%。这是一个企业与金融机构双输的典型案例。如果银行不是那么急于起诉,而是与企业的股东会和董事会以及当地政府多做沟通,如果大股东能够多和小股东沟通,如果再进行担保的时候,法律审核再严密一些,如果再处理关联交易的时候更透明一下,可能尚德的结局会完全不同。每个公司的发展都会有自己的特殊性,尚德当然也不例外。但前面那么多“如果”,总使人觉得,尚德的结局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超日,是另外一个典型的案例。相同的故事,不同的情节。上市、扩张、发债、再扩张,公司发展得似乎一直不错,当别人的组件已经降到了7元/瓦时,超日的报表上,组件还是卖12元/瓦,这样的数据支撑的业绩当然引人争议。直到老板倪开禄的“被跑路”,到公司停牌,再到ST,到发行的10亿元企业债违约(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桩公开发行的企业债违约事件),到现在的破产。银行再逼死超日的同时,也同样不得不承受大量的坏账,无辜的是大量的超日的股民。除了企业经营者外,那些做假业绩以推高股价以便自己逃之夭夭的真正的幕后黑手,更应当承担主要责任,而这些人,大都是来自“金融界”的人。

  类似尚德和超日这样的事例在近期还会不断发生。对光伏企业来说,洗牌尚未成功,企业仍须倒闭。而从事光伏金融的人们,也不得不继续品尝自己亲自参与酿造的苦酒。

       2013年底~2014:春风又绿江南岸

  2013年7月的国务院24号文,吹响了光伏复苏的号角。随着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的不断增加,那些停产的光伏企业陆续开工,半停产的开始满产,原料开始出现紧张,多晶硅的价格从11万元/吨又开始缓慢上升,逐渐升到了17万元/吨。摆脱这几年各环节的成本控制的功力,虽然成本上升50%,但组件的价格并没有随之大幅上升,而是稳定在了4元/瓦左右。

  对于双反的应对方案也五花八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本是国人的强项,这次连欧洲人也加入了。通过各种方式避开了欧盟的价格“承诺”,通过来料加工避掉了进出口环节的关税,甚至还避开了美国的“双反”。中国的光伏又开始出现了繁荣。

  和前两次的繁荣不同,这次的复苏,不仅光伏界,而且金融界都显得异常小心谨慎。没有了大刀阔斧的设备大批采购,没有了大笔的银行贷款,没有了大量的圈地盖房,而是走一步看一步的谨慎。谈光伏而色变的少了,但对前景的预期也更为平静;分布式发电还是集中电站,不再像前两年那么积极地抢“路条”、圈地圈屋顶,大家更注重电站的成本、效益,当然,还有质量。

  光伏制造业也一样。毕竟2011年上马的产能还需要消化,所以大家都不是很急于扩大产能。谈得更多的是,铸锭的边皮料如何回收, 如何再利用,硅片如何能切得更薄,碎片率更低,表面损伤层更小,电池表面如何减少栅线的遮光面积,如何减小金属接触电阻,组件厂家考虑得更多是如何减少PID,如何降低衰减,如何再降成本。

  金融界反倒有些无所适从了。继国务院24号文后,银监会也发出了支持光伏发展的文件。但“有保有压”让下面的商业银行感到很难操作;现在中纪委的反腐如此严重,如果稍不留意,将应该“压”的企业误当成应当“保”的企业错放了贷款,面临的可能不仅仅是银行的行规处理,也许还面临的中纪委的“光顾”。这让商业银行对光伏业的贷款十分小心。

  由于利润不再那么暴利,那么诱人,光伏产业对于投资银行界的吸引力也大不如前。大家在连续两届世界杯上看到了某中国光伏企业,花了20亿元做广告,但报表显示,该公司两年亏了80亿元。另外一家发行了十个亿的企业债的央企下属的光伏企业,听说也要违约,而且央企母公司已表态绝对不“托底”。另外一家曾经也是“世界老大”的企业面临300多亿的债务,随时都传出破产的消息。这些因素,使得金融界对于光伏的投资倍加小心,投资银行对于各光伏企业都是以非常审慎的目光在观察着。

  不能排除现在的光伏新企业中,有不少今后的明星企业,但说实话,就连这些企业自己,现在可能也未必知道自己后来能够成就多么大的事业,何况是旁观的投行?当年马云在一个房间里与弟兄们吃盒饭的时候,能够看到现在的阿里巴巴前景的投资银行家,有几个呢?所以,金融界的小心与谨慎,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免责申明:感谢您对TestPV的关注。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来源于网友投稿、转载或本站原创,不能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仅供参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原作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有版权冲突和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进行处理。欢迎广大光伏企业和热爱光伏的人士进行投稿,投稿邮箱:info@testpv.com。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领跑者创新论坛公众号二维码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