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3.6 交通运输条件和电力输送条件等 如果是对地面光伏发电项目进行选址,则需要对施工阶段大型施工设备的进出场地、大型设备如——大功率逆变器、升压变压器等的运输考虑交通运输条件。例如,虽然有的潜在选址地点的特点符合本报告上述描述的要求,但大型设备无法运输,必须要新修满足大型运输机械进出要求的便道才能进行施工,则必须考虑修路的费用是否决定项目整体投资经济性的可行性。 同样,大规模地面光伏发电选址地点通常比较偏僻,因此必须考虑该光伏发电项目的电力输送条件:电力送出和厂用电线路。如项目选址离可以用来接入电力系统的变电站较远,则对项目投资经济性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有:输电线路造价高和输电线路沿线的电量损失。而接入电力系统电压等级与上述因素直接相关。因此在选址工作期间,需要与当地电网公司(或供电公司)充分沟通,对列入选址备选地点周边可用于接入系统的变电站的容量、预留间隔和电压等级等进行详细了解,为将来进行项目的接入系统设计提供详细的输入条件。 其他,光伏发电站选址地的土地使用价格、地方政府对此类项目建设初投资或电价采取何种补贴政策等因素同样影响整个项目建设的投资经济性。 3.7 光伏发电站选址的方法 光伏发电站建设之前,选址工作是关键而重要的一步。站址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光伏发电站投产后的太阳能资源利用率、年发电量以及光伏发电站的投资及运营成本。光伏发电站站址选择工作涉及气象、环保、土地资源、安全生产及职业健康、地质、交通、电力等方面因素。 (1)资料分析法 首先,搜集初选光伏发电站站址的周围气象站历史观测数据,主要包括:各月日照资源、海拔高度、风速及风向、平均风速及最大风速、相对湿度、年降雨量、气温及极端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全年平均雷暴次数以及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率的统计结果等。 进行现场的太阳能辐射测量,主要测量站址的每日太阳能辐射量、日平均气温、日最高和最低气温、日平均风速及风向。该工作可以在选址地点其他因素确定符合选址条件时开展,并可通过对该地区的历史气象数据进行分析来代替。如无历史数据参考,可重新测量记录。对此类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可为电站的设计和投资经济性分析提供较为精准的数据支持。 (2)实际调研 以上方法主要针对条件较好区域,如果某些地区缺少气象站的历史观测数据,同时地形复杂,不适宜通过气象台观测数据来判断站址的可行性,可以通过地形地貌特征观察、到国土或规划部门进行历史资料查询、收集当地县志资料、当地居民调查、驻地测量等方法对站址的自然资源进行评估。 4 结论 与火电、核电以及水电相比,光伏发电的特点是需要较大安装面积,输入能量完全依赖自然条件,因此其选址工作对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有较大依赖性,既要考虑项目建设的交通和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又要考虑日照辐射资源、其他气象条件以及土地资源。因此在选址阶段需要与各职能部门充分沟通,同时还要进行一定的直接测量和自然资源数据的收集分析等工作。确定选址的原则是使项目建设在各类条件上都具备可行性,考虑合理的能量回收期以及投资收益,使得项目既取得符合可再生能源发展初衷所要求的环保、社会效益,又为项目的投资经济性提供优越条件,这也是有利于可再生能源长久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