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光伏|太阳能|PV|技术|质量|认证|标准 - 光伏测试网
用户名: 密 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找回密码
QQ登录
2023年度N型电池技术发展与设备创新论坛     第四届全球钙钛矿与叠层电池(苏州)产业化论坛暨钙钛矿光伏学术+产业+资本融合创新年会
光伏测试网 测试交流 行业研讨 查看正文

为何这些光伏巨头捱过了“寒冬期”却在“暖春”倒下

2016-11-23 22:54| 发布者: 阳阳| 查看: 5044| 评论: 0|来自: 界面新闻

摘要: 作为国内首家涉足新能源的国企,同时也是首家债券违约国企,保定天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保定天威)的重整计划在于本月初召开的债权人会议上遭到否决,债权人并不满意其共计92亿元的普通债权,以30%的清偿率在8年内偿清 ...
  无锡尚德、江西赛维、保定天威三大巨头的破产,都与激进的上游硅料投资决策有着直接关系。

  一开始就定位于上游多晶硅生产的江西赛维,于2008年启动了马洪和下村硅料厂的建设。总计2.2万吨年产能,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硅料生产基地,实际投资120亿元,大部分来自于银行贷款。

  “赛维破产的关键原因之一,是将120亿元全部砸进了马洪硅料。尽管当时国开行给出了优惠政策,但市场利率很高,120亿元的负债加上每年的融资成本,特别是后来硅料从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价格暴跌。”红炜对界面新闻记者说。

  2011年6月,江西赛维以硅料业务为注与三家投资机构签署了“对赌协议”。后者共出资2.4亿美元支持前者的硅料及化学品业务发展,江西赛维必须保证2010年、2011年每年内部回报率至少23%,除非其硅料业务于2011年在香港分拆上市,上述三家投资机构可将每股可换股债券以1:1兑换为普通股,折合为江西赛维硅料业务18.46%股权。

  因2011年光伏“寒冬”的影响,江西赛维未能完成香港的IPO,除了向每家投资机构偿还本金外,还需支付至少1500万美元的股息。

  2007-2012年,江西赛维的资产负债率从47.1%飙升至98.45%。财报显示,赛维2012年负债总额接近250亿元,对硅料厂的大规模投资是其负债的主要来源。

  立志于打造光伏全产业链的保定天威,也将目光瞄准了上游顶端的多晶硅料环节。2007年,天威四川硅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天威硅业)成立,注册资本9.45亿元,总投资26.57亿元,规划年产3000吨晶硅。2010年,天威硅业实现净利润533.08万元;2011年年末,天威硅业停产技改,保定天威计划投资近10亿元对其进行改造;2013年,天威硅业净亏损达11.68亿元,最终于2014年申请破产。

  然而,真正对保定天威造成致命性打击的当属其面向海外的多晶硅料扩张。据审计署资料,2008年3月,天威集团旗下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天威新能源)与美国太阳能原材料供应商Hoku Scientific(下称Hoku)签订了10年期、4.68亿美元购货合同,并预付了7900万美元货款。

  2009年10月,Hoku因濒临破产而无法履约,天威新能源以债转股方式并投入1亿美元控股该公司。此外,天威新能源还为Hoku提供5000万美元债务融资,并做出必要时协助其获得更多融资的承诺。

  完成控股后,天威新能源需要继续建设Hoku的多晶硅厂,该厂预计投入约为3.9亿美元。截至2012年2月,天威新能源已为Hoku担保从中国建设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先后贷款共1.318亿美元。因项目后期投资缺口巨大,同年5月Hoku宣布停建该厂,并申请对其进行抵押留置。

  截至2012年3月底,Hoku拥有近770万美元现金以及2.788亿美元负债。2013年7月,Hoku正式启动破产程序。天威集团的海外多晶硅巨额投资不仅打了水漂,还背上了不小的债务负担。

  保定天威自2011年开始持续出现严重亏损,三年来的亏损额分别为11亿元、33亿元、63亿元。其中,2013年底总资产为58.7亿元,负债总额75.88亿元。

  相比于江西赛维和保定天威的投入规模,无锡尚德坚持在多晶硅料“有限拓展”的布局原则,即通过签订长期协议保障供应。但也没能避免损失。

  2006年,无锡尚德与美国多晶硅与硅片生产商MEMC签订为期十年、价值60亿美元的采购协议,后因多晶硅价格暴跌,无锡尚德以2.12亿美元违约金终止了该合约;2008年,无锡尚德又分别斥资1亿美元和8100万美元参股多晶硅企业NitolSolar和亚洲硅业。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企业管理层的职责在于不断调整经营方向以适应市场形势,但这三大光伏巨头企业都没有把握好政策和形势。

  除了在“寒冬期”前做出对多晶硅料项目过度投资决策,为打造“垂直一体化”全产业链而激进扩张的决策,也是导致三大巨头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无论是无锡尚德、江西赛维还是保定天威,都曾明确提出要打造光伏“垂直一体化”模式,进行全产业链扩张。

  红炜向记者表示,所谓的“专业化”和“全产业链化”是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单纯来看,这两种发展道路都没有问题,但对企业家在不同产业周期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是一种考验。

  最初从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产品中下游环节切入光伏行业的无锡尚德,2008年开始急剧扩张,除了上述对多晶硅料项目的向上延伸,几乎对光伏全产业链进行了全面尝试。

  2006年,无锡尚德以低于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日本最大的专业太阳能组件生产商MSK公司;2009年,无锡尚德启动成都的碲化镉薄膜电池项目,投入3亿美元在上海建立薄膜电池工厂,于7月紧急叫停,加码投资26.8亿美元将其改为晶硅电池工厂;2011年,无锡尚德利用全资子公司荣德新能源为平台扩产硅片,产能由2010年的500兆瓦一跃至2011年的1600兆瓦。据财报显示,无锡尚德2011年亏损达10.067亿美元,该年的资本支出为3.67亿美元,主要是用于荣德硅片产能的扩张。

  相比之下,江西赛维则凭借着核心业务硅料和硅片的扩张逐渐拓宽全产业链。2007-2012年江西赛维在光伏产业链上、中、下游全面出击,产能迅速扩张。其硅片年产能由420MW扩张至4300MW,总资产也由13.1亿美元,飙升至2011年底的68.54亿美元。2011年,江西赛维计划支出4.5亿-5.5亿美元,用于多晶硅、硅片、电池和组件的产能扩张上。

  自2001年涉足新能源以来的短短几年,保定天威已接连投资了多个光伏业务平台,除投资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天威英利)、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外,保定天威于2008年成立了三家光伏控股子公司。2007-2008年,新光硅业与天威英利发展迅猛,净利润贡献占上市公司保定天威的一半以上。

  据审计署资料,2008-2012年,保定天威共推动了21个新能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涉及投资额超过150亿元。

  这种打造“垂直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模式,并不仅存在于上述三大破产的光伏巨头,一度曾是行业内稍具实力企业的普遍选择。

  “目前的光伏行业内依然、并且肯定存在‘全产业链’的选择,”红炜对界面新闻记者说,“但不同于2008-2011年间供大于求两倍以上的畸形市场环境,短期之内不存在需求迅速下降的趋势。今年的需求达到了近年来全球光伏行业需求的最高点60GW,中国占近一半。预计未来两年不会有增长,但会继续保持需求水平。现在是适合风险掌控和资金动员能力较好的企业来延展自身产业链的。”

  韩启明也向记者表示了相同观点,眼下是光伏企业打造全产业链的合适时机。行业还处于激烈竞争期,此期间的毛利率相对会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会更强。产业链的专业分工是在行业发展较为成熟的时期才应出现的情况,目前光伏行业还未发展到那个时点。
12
免责申明:感谢您对TestPV的关注。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来源于网友投稿、转载或本站原创,不能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仅供参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原作者,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有版权冲突和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进行处理。欢迎广大光伏企业和热爱光伏的人士进行投稿,投稿邮箱:info@testpv.com。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领跑者创新论坛公众号二维码
回顶部